[发明专利]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70726.0 | 申请日: | 2010-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宫庆礼;邓志科;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 |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挂袋式单胞藻光 生物反应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包括一个底部带有倒圆锥状的气升部(1)的中空透明柱状体(2),该柱状体(2)的顶端封闭且设有悬挂结构(3),所述的气升部(1)底端接有充气管(4),所述的柱状体(2)的外侧面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料液进入管(5)和藻液排出管(6),且气升部(1)和藻液排出管(6)之间为单胞藻生长部(7),位于料液进入管(5)和藻液排出管(6)之间为缓冲部(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单胞藻生长部(7)的外侧面,从下往上依次在1/3、1/2、2/3,以及藻液排出管(6)与单胞藻生长部(7)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环状或弧状的标志线(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升部(1)的高度是单胞藻生长部(7)高度的1/10~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料液缓冲部(8)的高度是单胞藻生长部(7)高度的1/5~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升部(1)、柱状体(2)以及充气管(4)、料液进入管(5)和藻液排出管(6)是透光率在75%以上的塑料薄膜制作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光率在75%以上的塑料薄膜是低密度聚乙烯。
7.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挂袋式单胞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一种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高度在1~2m之间、直径在100~500mm之间且上下端开放的薄膜筒状体,在该筒状体的下端口上标注两个相互对称的下标记点(12),在两个下标记点(12)以上0.5~1.5个直径高度的外侧面上标注两个上标记点(11),在两个下标记点(12)连线两侧的下端口上标注两个相互对称的弧线段(13);将一个弧线段(13)的两个端点与另一个弧线段(13)的端点分别对接而形成周长与充气管(4)相吻合的开口;沿着弧线段(13)对接后的端点与该端点一侧的上标记点(11)将筒状体的外侧面热封在一起,即形成了倒圆锥状的气升部(1);将充气管(4)与上述开口固接在一起;再依次将藻液排出管(6)和料液进入管(5)通入气升部(1)上方的筒状体外侧面上;最后将筒状体的上端口封闭即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筒状体的上端口封闭是将上端口捏合在一起而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07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钛泥回收铁钛资源的方法
- 下一篇:高强度高弹性环氧粘合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