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孢西丁国产化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9404.4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黎昌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昌琴 |
| 主分类号: | C07D501/57 | 分类号: | C07D501/57;C07D50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2360 重庆市大足***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孢 国产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孢西丁国产化技术,尤其是头孢西丁自1974年用于临床,近30年来已被公认为是一较好的品种。长期以来由于本品工艺技术难度的限制,我国一直依靠进口,缺乏像头孢西丁这样的具有抗菌谱均衡、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二代品种。因此,尽早开发我国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产品、以替代进口。
【背景技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临床药物治疗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因其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等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从而在抗感染药物中占据主要地位。我国十大城市入网医院1996、1997、1998年的购药总额统计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份额最大,占2/3强。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购入金额占抗感染药近1/2的份额,稳居“霸主”地位,购药金额年均增长23.23%,1998年突破了41亿元。由此可见此类药物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防病治病的重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头孢西丁国产化技术,它头孢西丁为头霉素C的衍生物,多数学者将其归为第二代头孢菌素。据文献报道,头孢西丁与其他头孢菌素相比,具有化学结构独特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品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与头孢菌素相仿,但其头孢烯母核的7位碳上有甲氧基。该甲氧基处于“反式”,能阻碍β-内酰胺酶接近β-内酰胺环,减低酶对药物的亲和,从而保护β-内酰胺环不被破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目前随着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大量使用,促使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高。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它通过与β-内酰胺环上的羧基共价结合,水解酰胺键,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近年来,头孢菌素的耐药菌日益增多,主要与细菌产生大量的可诱导的染色体介导的和质粒介导的对头孢菌素具高活性的β-内酰胺酶有关。
头孢西丁由于其结构中甲氧基的立体阻遏作用使其对多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比多数头孢菌素为强,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尤其对众多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不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
【具体实施方式】
头霉素C和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均是微生物发酵生成的β-内酰胺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上不同之处在于①头霉素C结构7位上比头孢菌素C多一个CH3O基团。②头霉素C结构3位取代基为-CH2OCONH2,头孢菌素C结构3位取代基为-CH2OCOC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昌琴,未经黎昌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4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发动机油的复合剂
- 下一篇:一种柴油机微粒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