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力式电视机升降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9321.5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伟强 |
主分类号: | F16M11/24 | 分类号: | F16M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 电视机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与电视机配套使用的附件。
背景技术:
卧室电视机的使用以卧视为主,但卧视与坐视对电视机的高度和视角位置要求不同,电视机技术的发展更要求对适合卧视而高置的电视机方便下降更换外插软件。通用的悬挂固定不适应技术的发展,以电视机升降搜索出的200820057139.X等技术不够简捷并成本高昂,特别是对动力的要求和设置。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电视机上下变位,用微小的力量就可升降并移动平稳的电视机配套装置。
本助力式电视机升降架,主要由带有可让电视机能左右及斜倾调节的码定架的溜板、升降轨道、脚架、助力机构构成。溜板套着升降轨道可上下移动,助力机构设有弹簧、支承滑轮、牵引绳和拉力调节器。弹簧的一端和支承滑轮分别固定在升降轨道的两极,弹簧的另一端联接牵引绳,牵引绳绕着支承滑轮联接溜板,当溜板上升或下降时以支承滑轮作支点通过牵引绳改变弹簧的长度帮助电视机上升和消除自重加速下撞。将升降轨道设置成空心柱状体,将全部或部分弹簧隐藏在升降轨道内修饰电视机升降架的外观。将升降轨道的断面设置成非圆形的柱状体,使形状与其相配套合的溜板被限制转动的角度。为了保障最大拉伸后不屈服变形让弹簧良好复位,将拉力弹簧设置成两条以上的群组,在保障获得10公斤以上拉力的前提下可将弹簧的盘绕半径和线径适当调整获得柔韧的反拉力,并通过调整弹簧或增减弹簧数量的方法应对不同重量的电视机使用。确定弹簧拉力后助力机构还设有拉力调节器,根据电视机的重量调整牵引绳的长度确定弹簧的预拉力。最佳的牵拉力是不锁定溜板,调节器让电视机凭自重悬停在升降轨道的中部偏上为好,上升时由于弹簧的拉力已把电视机的重量基本抵消,只要触手够高就可实施手动轻托即到顶;在电视机自重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压力就可把弹簧拉长使其下降。在升降轨道的两极设置上定位锁和下定位锁,坐看电视将电视机按下到定位自动锁定;卧看电视先打开下定位锁,借牵拉力往上助推托起电视机到顶上定位自动锁定。由于电视机带着电线运动,为避免下降时电线误被移动机件夹压,设置支线架将电线引开保障电视机下降时不误压电线。本助力式电视机升降架可以设置成自立或码壁固定。以码壁固定的方法设置脚架时,将脚架分设成上脚架和下脚架,为了减少使用现场的安装工步,将上脚架与升降轨道的上端焊接,下脚架以使用现场安装的方法与升降轨道的下端嵌合。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溜板被上定位锁定的侧视图;
图2:本实施例剖升降轨道显弹簧被牵伸溜板下定位锁定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助力式电视机升降架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主要由带有电视机码定架的溜板(1)、升降轨道(2)、脚架(3)、助力机构(4)、台面(5)构成。溜板(1)套着升降轨道(2,)可上下移动。助力机构(4)设有弹簧(4-1)、支承滑轮(4-2)、牵引绳(4-3)和拉力调节器(4-4)。弹簧(4-1)的一端和支承滑轮(4-2)分别固定在升降轨道(2)的两极,弹簧(4-1)的另一端联接牵引绳(4-3),牵引绳(4-3)绕着支承滑轮(4-2)联接溜板(1),当溜板(1)上升或下降时以支承滑轮(4-2)作支点通过牵引绳(4-3)改变弹簧(4-1)的长度。将升降轨道(2)设置成空心柱状体,弹簧(4-1)隐藏在升降轨道(2)内优化产品外观。将升降轨道(2)设置成非圆形的柱状体,限制形状对应套合的溜板(1)转动的角度。为了获得柔韧的反拉力,弹簧(4-1)由两条以上的拉力弹簧组成。在升降轨道(2)的两极设置上定位锁(7)和下定位锁(8)保证将溜板(1)定位在所需的位置上。设置支线架(6)保障电视机下降时移动机件不误压夹电线。以码壁固定的方法设置脚架(3)时,将脚架(3)分设成上脚架(3-1)和下脚架(3-2),将上脚架(3-1)与升降轨道(2)的上端焊接,下脚架(3-2)以安装方法与升降轨道(2)的下端嵌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伟强,未经杜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