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身份的网格认证协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8925.8 | 申请日: | 201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伟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5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身份 网格 认证 协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认证协议,该方协议适用于基于身份的网格验证,采用了以基于身份的网格体系结构为基础,嵌入了基于身份的加密与签名算法,紧密结合了网格的属性。能够适时的根据工况的变化给出球磨机的负荷信息,能够大大减轻网格用户的计算和通信负担,从而提高网格安全和通信效率。
背景技术
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其他IT资源的新型网络,可以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网格具有以下四点优势:
1.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网格能够提供资源共享,它能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应用程序的互连互通。网格与计算机网络不同,计算机网络实现的是一种硬件的连通,而网格能实现应用层面的连通。
2.协同工作:网格第二个特点是协同工作,很多网格结点可以共同处理一个项目。
3.通用开放标准,非集中控制,非平凡服务质量:这是Ian Foster最近提出的网格检验标准。网格是基于国际的开放技术标准,这跟以前很多行业、部门或者公司推出的软件产品不一样。
4.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网格可以提供动态的服务,能够适应变化。同时网格并非限制性的,它实现了高度的可扩展性。
网格计算被看作下一代计算技术,而认证对于网格安全至关重要。当前的网格安全基础设施(Gri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GSI)以传统的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为基础构建认证框架,通过SSL认证协议(SS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SAP)实现双向身份认证。但是,这种认证框架仍然存在SAP认证效率过低、PKI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太高等不足。指出因为SAP,当前的网格规模受到限制。
近年来,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IBC)发展迅速。关于IBC与网格的研究也层出不穷。2004年,文献提出一种IBC/PKI混合体系结构,该结构有助于网格规模的扩大,但是该结构未考虑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问题。2004年,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网格非交互式认证框架,该框架不需要证书,且认证效率高,但未考虑私钥生成中心(Private Key Generator,PKG)的瓶颈问题。2005年,提出了一种IBC/PKI解决方案,该方案解决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问题,但失去了非交互性和无证书特性。2005年,文献提出了一种GSI改进方案,然而该方案依然需要证书。
因此寻找一种可以降低客户端负担,扩大网格规模的认证协议。成为了网格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的难点和关键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身份的网格认证协议,用以解决长期以来由于采用SSL认证协议,导致网格用户的计算和通信负担沉重的问题。发明以基于身份的网格体系结构为基础,嵌入了基于身份的加密与签名算法,完全摒弃了数字证书,紧密结合了网格的属性。建立能够基于身份的网格认证协议。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身份的网格体系结构(Identity-based Architecture for Grid,IBAG),如图1,IBAG分为3层,顶层(第0层)节点代表根PKG;第1层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子PKG,分别对应网格中的一个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VO);底层(第2层)节点代表网
格中的实体,该实体可以是网格中的用户、资源或进程。实体在加入网格时将通过注册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伟,未经李洪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8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