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浆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8356.7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文;江鸥;徐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百瑞吉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1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浆 增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添加剂材料领域,具体涉及砂浆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水泥添加剂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人们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建筑领域,因其耗能大、涉及面广,国家对此相关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及民用建筑环保、节能法规。禁止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现场搅拌,必须使用预拌砂浆。
传统的抹灰砂浆采用主要原料为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膨润土,在使用上存在明显缺陷如墙体龟裂、粘结处形成空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抹灰砂浆容易导致墙体龟裂、粘结处形成空鼓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抹灰后墙体龟裂、起鼓的砂浆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砂浆增稠剂由下述质量分数计的原料组成:
减水剂:10-35份
保水剂:20-30份
纤维素醚:15-25份
填充剂:30-70份;
其中所述减水剂为β-奈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木质素磺酸钠盐、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或糖钙减水剂;其中所述保水剂为聚乙二醇,其中所述纤维素醚为HK100000s、HK80000s、HK150000s、HK40000s的纤维素醚;其中所述填充剂为石灰石粉、粉煤灰或矿粉。
砂浆增稠剂的制作方法:
将上述比例的原料混合,经搅拌均匀即可得到砂浆增稠剂。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砂浆增稠剂的制备方法非常简单,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抹灰后墙体龟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β-奈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10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HK100000s:18克;石灰石的石粉52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0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2β-奈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0克;聚乙二醇:30克;纤维素醚HK150000s:18克;石灰石的石粉32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5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3木质磺酸钠盐:15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HK80000:20克;II级粉煤灰:45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5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4木质素磺酸钠盐:20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HK80000s:20克;II级粉煤灰:40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5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5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20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HK40000s:25克;S95级矿粉:35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25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6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20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粘度HK150000:15克;S95级矿粉:45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0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7糖钙减水剂:10克;聚乙二醇:20克;纤维素醚HK100000:15克;I级粉煤灰:55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0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实施例8糖钙减水剂:20克;聚乙二醇:25克;纤维素醚HK80000:20克;S95矿粉35克。将四种原材料投入搅拌机内,开启电动机搅拌30分钟制成砂浆增稠剂。
将以上实例1至实例8不添加任何砂浆外加剂和河南某建材有限公司砂浆王进行试验对比。砂浆的设计配方按照《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试验方法按照《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2009、试验指标按照《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GJ32/J13-2005。
砂浆增稠剂掺量为2.5%,砂浆王掺量为5‰,按DPM15型号预拌抹灰砂浆为例,试验数据如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8所制备的样品在稠度、保水性、分层度、终凝时间、28d强度等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产品。说明本发明的产品能够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抹灰后墙体龟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百瑞吉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百瑞吉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8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