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6933.9 | 申请日: | 2010-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荆肇乾;黄新;曹世玮;熊顺华;管凛;林少华;王郑;薛红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复合 生物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提升泵(1)、进水管(2)、平衡水箱(3)、配水箱(4)、配水管(5)、上层填料区(6)、上层孔板(7)、通风区(8)、下层填料区(9)、下层孔板(10)、污泥区(11)、出水管(12)、排泥管(13)、通风孔(14);其中:该装置自上至下顺序设置为:平衡水箱(3)、配水箱(4)、配水管(5)、上层填料区(6)、上层孔板(7)、通风区(8)、下层填料区(9)、下层孔板(10)、污泥区(11),进水管(2)的下端连接提升泵(1),进水管(2)的上端连接平衡水箱(3),出水管(12)设置在下层填料区(9)处,排泥管(13)设置在污泥区(11)处,通风孔(14)设置在通风区(8)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层填料区(6)和下层填料区(9)内置有具有较高空隙率和比表面积的填料,填料上附着生物膜。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的复合生物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升泵(1)将污水提升由进水管(2)进入平衡水箱(3)后跌落进入配水箱(4),然后污水通过配水管(5)溅射滴落进入上层填料区(6),再通过上层孔板(7)和通风区(8)后滴落进入下层填料区(9),污水通过下层孔板(10)由出水管(12)排出;上层填料区(6)和下层填料区(9)产生污泥跌落进入污泥区(11),由排泥管(13)排出;空气由通风孔(14)通过上层孔板(7)后进入上层填料区(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的复合生物脱氮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风孔(14)供给上层填料区(6)所需氧气,上层填料区(6)附着生物膜通过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并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氧化形成硝酸盐氮;下层填料区(9)由出水管(12)从该区上部出水,保证该区处于淹没缺氧状态,下层填料区(9)附着生物膜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脱落生物膜内源代谢产物对上层填料区(6)中形成的硝酸盐氮进行反硝化;通过上层填料区(6)和下层填料区(9)的上下分层设置,不仅能较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还能有效地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交替,保证良好的脱氮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9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线接续装置
- 下一篇:双G型平面环绕型多频段微型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