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6670.1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娟;陈红娣;刘伟永;陈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乐凯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10 | 分类号: | C09D163/10;C09D175/14;C09D167/06;C09D7/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郭绍华;李羡民 |
地址: | 07105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板 紫外 光固化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特别涉及一种白板用的紫外光固化涂料。
背景技术
白板是一种专供白板笔使用的写字板,用于文化教学、办公、会议等场合,其特点是用白板笔书写在写字板上的墨迹可擦除。由于具有易擦写又不会产生粉灰的使用特点,已广为大众所使用。
传统的白板采用马口铁作基材,在表面喷上白漆或塑粉后经高温烘烤构成书写板。这种白板马口铁很重,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无法折叠,携带不方便,应用场合十分有限。同时使用寿命短,长期使用容易使白漆脱落或者塑粉易磨损,除了字难擦写外,用板擦无论怎样擦拭都会留有字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使用新的基材和工艺降低成本,需要开发新型耐用的白板笔擦写涂层,使得白板笔书写擦除后不残留痕迹,喷涂或是油性笔书写后用溶剂清理时不会破坏涂层。
紫外光固化产品具有节省能源、利于环保、经济和高效等特点,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紫外光固化技术已在涂料、油墨、电子化学品、粘合剂及医用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申请号为200910037056.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低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低聚物的耐白板笔擦写的紫外光固化涂料,该涂料形成的漆膜的硬度和耐磨性较低,而且高硬度的漆膜的书写字迹缩墨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易擦写及缩墨平衡,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所述涂料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
丙烯酸酯树脂预聚体 20~60份
丙烯酸酯类单体 10~50份
光引发剂 3~10份
引发促进剂 3~15份
助剂 1~2份;
所述助剂由小分子量有机硅氧烷和大分子量改性有机硅氧烷组成,其重量份比为0.1~0.3:1。
上述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所述改性有机硅氧烷是不饱和键改性的有机硅氧烷,选自聚酯改性有机硅氧烷和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所述丙烯酸酯树脂预聚体选自环氧丙烯酸酯类预聚物、聚氨脂丙烯酸酯类预聚物和超支化类预聚物中的至少二种。
上述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所述丙烯酸酯树脂预聚体为官能度大于5的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
上述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双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和高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小分子量的有机硅氧烷和大分子量的改性有机硅氧烷组合使用,使涂料形成的漆膜的表面能较低,漆膜的擦写与缩墨性能达到平衡状态,解决了当漆膜硬度较高时存在的书写字迹缩墨的缺陷,具有很好的反复涂写和擦拭的功能;通过超支化类预聚物的加入,在保证书写字迹不缩墨的情况下,漆膜的硬度达到3H以上,耐磨性达数千次以上,同时,漆膜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耐候性。
具体实施方式
紫外光固化产品利用汞灯发出的紫外光快速引发聚合,具有节省能源、利于环保、经济和高效等特点。本发明提供的耐擦写的白板用紫外光固化涂料,是以环氧丙烯酸酯类预聚物、聚氨酯丙烯酸酯类预聚物、超支化类预聚物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主体组分,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照射下,经过裂解或氢转移产生活性自由基,活性自由基攻击其中的不饱和双键,使双键变为单键从而使交联产生固体高聚物。高聚物和助剂等呈膜状附着在基材上,形成漆膜。本发明提供的紫外光固化涂料的组分及重量份数为:丙烯酸酯树脂预聚体20~6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10~50份,光引发剂3~10份,引发促进剂3~15份,助剂0.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乐凯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保定乐凯高分子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