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分布、膜闪蒸比重差式浓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6425.0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阁;王建忠;傅琳;陈兴龙;栾洋;高斌;唐晓彬;金磊;刘亮亮;郑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22 | 分类号: | B01D1/22;B01D1/3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徐爱萍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分布 闪蒸 比重 浓缩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缩器。
背景技术
现有浓缩器分为七种类型:真空减压浓缩器、降膜式蒸发器、外循环式蒸发器、双(三)效降膜式蒸发器、双(三)效外循环式蒸发器、强制循环式蒸发器及刮板浓缩器;上述浓缩器除刮板浓缩器外的共同不足是:蒸发器中静压头的影响及流体流过加热管产生的摩擦阻力导致溶液沸点的进一步上升,消耗蒸汽能高;在浓缩过程中料液在浓缩时不断加热,循环加热时间长,料液中不耐热成份易被破坏;蒸发室的料液温度偏高,液汽同室易起泡溢出,降低工作效力;刮板浓缩器因刮板的重量大消耗大量电能,刮板与蒸发室内壁产生磨擦,产生的金属沫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分布、膜闪蒸比重差式浓缩器,以解决目前浓缩器消耗蒸汽能高、料液中不耐热成份易被破坏、液汽一室易起泡溢出、消耗大量电能且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浓缩器包括蒸发汽收管、汽液分离器、冷凝器和回收液收集器,回收液收集器的底部设有回收液放口,蒸发汽收管的一端与汽液分离器的进口端连通,汽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连通,冷凝器的出口端与回收液收集器的进口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器还包括布料装置、蒸发罐、收集罐、密度测量器、中间夹套、外夹套、底部夹套、排冷凝水管、出料管、总进料管、第一分进料管和两根进蒸汽管;
所述布料装置包括电机、小齿轮、大齿轮、密封罩、第二分进料管、送料管、碗型分配池、两根第一布料管和两根第二布料管,电机的输出轴设置密封罩内,电机的输出轴上装有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第二分进料管的一端穿过密封罩的上端面设置在密封罩内并与送料管的一端连通,送料管上装有大齿轮,送料管的另一端穿过蒸发罐的上封头与碗型分配池固接并连通,送料管与碗型分配池同轴设置,两根第一布料管和两根第二布料管的一端均装在碗型分配池内,两根第一布料管相对于送料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根第二布料管相对送料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两根第一布料管所在平面与两根第二布料管所在平面垂直,每个第二布料管为L型;
密封罩的底部与蒸发罐的上封头外壁固接,蒸发罐的上封头设有抽真空口,蒸发汽收管的另一端与抽真空口连通,蒸发罐的内部设有中间夹套、外夹套和底部夹套,中间夹套通过排冷凝水管和两根进蒸汽管与蒸发罐的下封头固接,中间夹套由内圆筒和外圆筒构成,内圆筒的顶部直径逐渐扩大,外圆筒的顶部直径逐渐缩小,内圆筒最顶端的外径和外圆筒最顶端的内径相等,两根第二布料管以送料管为轴旋转所形成的虚拟圆的直径与内圆筒最顶端的内径相等,外夹套的顶部和底部的直径逐渐扩大,外夹套的两端与蒸发罐的内壁固接,底部夹套与蒸发罐的下封头的内壁固接,蒸发罐的下封头与密度测量器的进口端连通,密度测量器的出口端与收集罐连通,收集罐的底部通过出料管与总进料管连通,总进料管与第一分进料管的一端连通,第一分进料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分进料管连通,中间夹套上设有两个第二蒸汽入口,外夹套上设有第一蒸汽入口,底部夹套上设有第三蒸汽入口。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本发明装置料液通过布料装置在中间夹套、外夹套和底部夹套的壁上形成膜,由于中间夹套、外夹套和底部夹套的通过蒸汽加热,料液达到了快速蒸发的目的,即实现膜闪蒸,避免料液沸点进一步上升,从而消耗蒸汽能较少,同时避免了液汽一室起泡溢出的问题;2.本发明中的布料装置是通过电机输出进行旋转布膜,耗电能比现有的浓缩装置小,同时第一布料管和第二布料管的设置,避免了刮板与蒸发室内壁产生磨擦,不产生金属沫,浓缩液质量好;3.本发明中总进料管和抽真空口的设置,可控制蒸发罐内的真空度和料液的流量,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浓缩后料液的密度,即可得到料液与浓缩后料液的比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料液浓缩部分),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图4的C-C剖视图,图7是布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6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