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电接收机和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65426.3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J·韦欣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H04L25/02;H04L1/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春元;李家麟 |
| 地址: | 德国瑙伊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电接收机 信道 估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接收机以及一种用于估计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参数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电接收机是接收无线电信号并使用电子滤波来补偿扰乱无线电信号传输的无线电信道的影响的电子电路。为了补偿由无线电信道引起的失真,无线电接收机可以估计无线电信道的信道参数以通过将逆信道参数应用于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来均衡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
信道参数的估计可以依赖于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信噪比。增加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功率或者减少传输信道的噪声会改进信道估计质量。
因为这些和其他原因,存在对本发明的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和构成该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实施例的原理。当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时,将容易认识到实施例的多个预期的优点和其他实施例,因为这些实施例变得更好理解。这些图的元件不一定相对于彼此按比例绘制。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相似部分。
图1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接收机。
图2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接收机。
图3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电接收机。
图4a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HSDPA方案的无线电信号的冗余版本方案。
图4b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LTE方案的无线电信号的冗余版本方案。
图5示出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吞吐量与无线电接收机的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示出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涡轮解码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7示出示意性地图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数据字的传输序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参考附图,其形成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并且在附图中通过图解说明来示出具体实施例,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实践本发明。在这点上,方向性术语,诸如“顶部”、“底部”、“前”、“后”、“前端”、“尾端”等参考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图的取向来使用。因为实施例的部件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取向定位,所以方向性术语是用于图解说明的目的而绝非限制性的。应当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以及可以作出结构上或逻辑上的改变。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不应以限制性的意义来理解,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要理解到,本文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可彼此组合,除非另外明确指出。
这个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术语“耦合”和/或“电耦合”不意味着这些元件必须直接耦合在一起;在“耦合”或“电耦合”的元件之间可提供中间元件。
下面描述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包括信道估计器和均衡器的无线电接收机。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被设计成实施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标准(例如UMTS标准的发布99、4、5、6、7、8和9版本之一)。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实施HSPA(高速分组接入)移动电话协议,例如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实施HSPA+(演进的HSPA)标准。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被设计成实施WCDMA(宽带码分多址)标准。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被设计成实施LTE(长期演进)移动通信标准、E-UTRAN(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标准、HSOPA(高速正交频分复用分组接入)标准或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标准组织定义的超级3G标准。此外,无线电接收机可以被设计成实施WiMAX(微波存取全球互通)标准或IEEE(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6标准。在下文中所述的无线电接收机还可以被设计成实施其他标准并且所有这些变化预期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无线电接收机可以包括集成电路或无源设备(passive)。可以用不同技术来制造所述集成电路,并且例如所述集成电路可以被设计成逻辑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混合的信号集成电路、存储器电路或集成无源设备。
无线电信号是无线电发射机(发送器)以大约3Hz到300GHz范围内的射频(RF)辐射的射频信号。该范围对应于被用来产生并检测无线电波的交流电信号的频率。RF通常指的是电气电路中的振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4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