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链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5404.7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9/00 | 分类号: | B62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链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链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轻量化架构的自行车链轮,且其组成组件可容易且稳固地互相组设。
背景技术
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号第2005/0272546号「RIVETED SPROCKET ASSEMBLY」专利案,其揭露一种由数个齿盘总成组成的链轮。该链轮具有一个齿盘载件,具有多个载臂;多个齿盘,具有多个铆钉孔及多个铆钉,用以将齿盘固定在载臂,铆钉具有一个轴及第一及第二铆钉头,在铆接作业期间,第二铆钉头被形成在齿盘的一个面上,齿盘的铆钉孔具有:一个轴部,用以容纳铆钉的铆钉轴;一个埋头孔部,用以容纳第二铆钉头;及一个间隙部,用以容纳在第二铆钉头周围的铆接工具。该模块化的链轮具有容易维修的优点,然而,该齿盘载件为了能同时与数个齿盘相互结合,因此该齿盘载件必须形成一个阶梯状表面且愈靠近齿盘载件中心的厚度愈厚,该渐增的厚度导致该齿盘载件的重量相对的增加,致使骑乘者于骑乘过程需耗费更多的体力,实属不当的设计。
参照美国专利号第7344463号「SPROCKET ASSEMBLY」专利案,其揭露一种链轮,其包括至少三个齿盘及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承载器臂的齿盘承载器。该多个承载器臂包括第一接受表面和与第一接受表面相反的第二接受表面。将一齿盘安装在该第一接受表面上,并将第二齿盘安装在第二接受表面上。将第三齿盘配置在第一与第二齿盘之间。该承载器臂虽然在整体重量有所改善,然而该承载器臂仍然需要同时组设至少三个齿盘,因此该承载器臂仍具有相当的厚度,依然会产生不必要的重量造成骑乘者的负担。
尽管通过设有一个用于连接自行车链轮或根据模块化概念的承载器臂的链轮具有快速组装的优点,业界仍然希望使一个链轮能更加改善,使该链轮更加轻量化,具可靠度且更容易维修。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发明可克服或设法改善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所有的齿盘皆是通过连接件而互相连接,每个齿盘皆可独立制作,且组装过程毋需凭借齿盘载件即可彼此稳固的结合,有效的减轻整体重量。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所有的连接件可为相同的,大幅简化了零件构造以及制造成本。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当连接件组设于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之间,此时该间隔部两侧分别抵顶第一齿盘的第二面以及第二齿盘的组设面,使得第一齿盘与第二齿盘之间保持一个固定间隙。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该凹槽的横剖面面积大于该第二挡部的横剖面面积,该凹槽容设该第二挡部使该第二挡部不会凸出于续接面,防止第二齿盘于运行过程中连接件与链条产生干涉。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行车链轮,其包含有:
一个齿盘组以及数个组设于齿盘组的连接件,该齿盘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齿盘、一个组设于第一齿盘的第二齿盘以及一个组设于第一齿盘的第三齿盘,该第二齿盘的齿数大于该第一齿盘的齿数,该第三齿盘的齿数小于该第一齿盘的齿数,该第一齿盘以及该第二齿盘皆未直接碰触轮毂;
该第一齿盘中间部位形成一个通孔,该第一齿盘具有一个第一部位以及一个第二部位,该第一部位远离该通孔,该第二部位靠近该通孔,该第一齿盘第一部位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该第一齿盘第二部位靠近该通孔周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结合部,该第一齿盘结合部具有一个定位孔;
该第二齿盘中间部位形成一个通孔,该第二齿盘靠近该第二齿盘通孔周缘处设有一个结合部,该第二齿盘的结合部对应该第一齿盘的限位孔,该第二齿盘结合部具有一个定位孔;
该第三齿盘中间部位形成一个通孔,该第三齿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该第三齿盘的限位孔对应该第一齿盘的定位孔。
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该第一齿盘结合部朝向该第一齿盘径向中心延伸。
所述的自行车链轮,其中,该连接件包含一个第一连接件以及一个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以及该第二连接件分别具有一个间隔部且该间隔部两侧形成一个第一连接部以及一个第二连接部,该间隔部沿着该第一连接件径向具有一个第一径宽,该第一连接部沿着该第一连接件径向具有一个第二径宽,该第二连接部沿着该第一连接件径向具有一个第三径宽,该间隔部的第一径宽大于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二径宽且该间隔部的第一径宽大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三径宽;
该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组设于该第二齿盘的定位孔,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组设于该第一齿盘的限位孔,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组设于该第一齿盘的定位孔,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组设于第三齿盘的限位孔;
该第一连接件以及该第二连接件间隔部沿着该连接件纵向具有一个宽度,使得相对应的两齿盘之间保持一个固定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