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65165.5 | 申请日: | 201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连生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7/00;C08K5/105;C08K5/103;C08K5/098;C08K5/349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型材用热 稳定 润滑 增强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又称PVC,其分子是较强极性的分子,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而其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高,玻璃化温度高,因此,一般需加热至于150~160℃以上才能使其塑化加工,故通常加工温度在160~210℃之间。但PVC树脂对热极不稳定,在加工温度下,易降解而脱氯化氢,这一反应使PVC产生有色共轭双键的多烯序列,从而导致制品变色、发脆以及腐蚀设备,严重时会使加工无法进行。
为了抑制PVC因降解而脱氯化氢的反应,保证PVC塑料顺利加工,必须添加热稳定剂等加工助剂。
目前我国PVC塑料所用的热稳定剂主要是以铅盐类为主。但是传统的三、二盐等单体热稳定剂均为粉状,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大、使用时操作工序多、要多次称量或经研磨后才能使用;在PVC树脂中分散性差,有未分散白点,制品内在质量不易控制、用量大、热稳定性效率不高、加工性一般;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有严重的有毒铅粉尘飞扬,不仅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而且污染环境。
国内从80年代未开始生产无尘复合铅盐稳定剂,这种稳定剂虽然很好地解决了铅盐粉尘飞扬问题,但设计思想仍未脱离传统的三盐、二盐作为主热稳定剂的模式,加工工艺是由多种单体的物理混合后再压成片状,由于质量差、档次低,故只能用于低档、低质PVC制品。本发明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由于主热稳定剂采用了有机铅盐,使得稳定剂体系与PVC树脂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改善了制品的加工性能,
分散性和相容性提高,热稳定时间长。将市售的国内外同类产品,按照同等的配比、同样的工艺制成试样、按GB8815-88规定的测试方法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热稳定时间延长,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
门窗异型材强度高,经检测完全达到国家标准GB/T8814-1998的要求,特别是型材的焊角强度平均在5000N以上,而且焊角残余内应力低。有关部门上1000小时耐候性评价试验,其强度和色差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制品耐紫外线、耐候性能提高。使用过程中无粉尘污染,使用方便,计量准确,劳动强度小。工艺控制范围宽,温度低,塑化良好,析出少,生产稳定性好,可节约能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本方法制备的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可以是条状、颗粒状、粉状或薄片状等外形。
为保证达到本发明所设计的效果,方便使用,应按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聚氯乙烯型材用热稳定润滑增强剂:
(1)称取下列原料:
硬脂酸、水杨酸、二甘醇、黄丹、石蜡、冰醋酸、氰尿酸、二甲苯;
(2)将部分硬脂酸和部分二甘醇投入反应器内,开启搅拌和加热,待反应器内温度升至140~150℃时冷凝并收集从反应器内逸出的水蒸汽,控制反器内的升温速度10℃/H。当反应5~6小时左右,反应器内温度185~19℃并无水蒸汽逸出时停止加热,将物料冷却至100℃以下过滤出料为助剂1;
(3)将部分硬脂酸和水杨酸、部分二甘醇投入反应器内,开启搅拌和加热,待反应器内温度升至140~150℃时冷凝并收集从反应器内逸出的水蒸汽,控制反器内的升温速度10℃/H。当反应5~6小时左右,反应器内温度185~19℃并无水蒸汽逸出时停止加热,将物料冷却至100℃以下过滤出料为助剂2;
(4)将部分硬脂、其余二甘醇和二甲苯投入反应器内,开启搅拌和加热,待反应器内温度升至140~150℃时冷凝并收集从反应器内逸出的水蒸汽,控制反器内的升温速度10℃/H。当反应5~6小时左右,反应器内温度185~19℃并无水蒸汽逸出时停止加热,将物料冷却至100℃以下过滤出料为助剂3;
(5)按上述配比,取部分硬脂酸、石蜡加热熔化后,经过滤放入反应器内,开启搅拌,加入催化剂后,逐渐投入部分黄丹,反应2.5~3小时,温度80~90℃。反应结束后,升温至95~100℃出料成中间体,划成小块状备用。
(6)在反应器2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50~60℃,投入(1)中配比的冰醋酸,逐渐加入(1)中其余的黄丹和配比的氰尿酸,加完半小时后,将反应器中的物料经胶体磨循环三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直至物料呈乳白色后为合成料,将合成料转移至另一反应器中。
(7)将另一反应器中的合成料加热至90℃左右,加入步骤(5)制备的部分中间体、部分助剂1,待反应器中物料成清水样后,将反应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将物料过滤除水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连生,未经刘连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1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节能器
 - 下一篇:一种利用超滤技术从牡蛎中提取天然牛磺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