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的极芯及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5002.7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9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贞;路宇帅;雷磊;高雪庆;牟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12;H01M10/0525;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极芯。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小型二次电池,其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一般锂离子电池的构造为:螺旋形卷绕具有正极片、隔膜、负极片相间而形成的极芯,将极芯收纳于电池壳如铝壳中;或者以相叠加的形式形成极芯收纳于电池壳中,然后注入电解液,用密封板密封电池壳。
为了防止极芯在套入电池壳的过程中发生损坏极芯的现象,或是高温环境下隔膜的收缩而引起的内部短路,传统的方法是在极芯的底部包覆绝缘胶布,对于低容量锂离子电池,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起到了保护极芯不被损坏的作用。但是,这种包覆方式对电池的高温安全性能却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安全性能测试中,比如铁板烧测试,这种只有在极芯的底部包覆绝缘胶布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因极芯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没有经过缓冲的时间直接传递到电池壳上,经常使电池发生着火、爆炸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着火、爆炸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起到缓冲散热的作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同时又不会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极芯。
所述极芯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所述极芯具有顶部、底部、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外周部;所述极芯的底部包覆绝缘胶布,所述极芯的外周部包覆绝缘胶布,所述包覆极芯的外周部的绝缘胶布设有多个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起到缓冲散热的作用,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同时又不会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
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极芯、电解液、隔圈、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密封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和密封板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极芯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包括正极片、隔膜、负极片,所述极芯具有顶部、底部、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外周部;所述隔圈设于极芯的顶部,并位于极芯与密封板之间;所述极芯的底部包覆绝缘胶布,所述极芯的外周部包覆绝缘胶布,所述包覆极芯的外周部的绝缘胶布设有多个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包覆极芯的外周部的绝缘胶布,能够起到缓冲散热的作用,使得热量缓慢地传递到电池壳上,不会导致电池着火和爆炸;
(2)包覆极芯的外周部的绝缘胶布上的孔能及时排放极芯产生的气体,避免极片产生褶皱或者极耳遭到损坏,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极芯示意图。
图2是图1极芯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循环寿命性能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极芯100。极芯100由相间的正极片110、隔膜130、负极片120经螺旋卷绕而成,或者以相叠加的形式形成。卷绕后的极芯100具有顶部101、底部102、以及位于顶部和底部之间的外周部103,所述底部102是指在极芯套入电池壳时,最先套入的一部分。为了防止套壳时极芯底部损坏引起短路,在极芯的底部102包覆有绝缘胶布140,即图1和图2中阴影部分。
极芯的外周部103包覆绝缘胶布150,并且该绝缘胶布150设有多个孔151。所述孔151是在绝缘胶布150包覆到极芯外周部103之前就已预先设置到绝缘胶布150上,可通过冲孔或其他方法得到。所述孔151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或以上形状的组合。所述孔151在绝缘胶布150上均匀排布,有利于电解液渗透和气体排放更加均匀和快捷。所述绝缘胶布150上的每个孔151的面积为1-10mm2 ,所有孔151的总面积占绝缘胶布150面积的5-20%。
优选地,包覆极芯的底部102的绝缘胶布140也可以设有多个孔141,如图1和图2所示,这样可以使得极芯100内部正负极片水分和隔膜水分除去的过程中,水分能通过极芯底部102排出,水分除去速度加快,减少极芯烘烤时间;另外一点,也可以使得电解液通过极芯底部102渗透到极芯内部正负极片和隔膜各个部位的速度加快,减少电池生产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