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4481.0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婷婷;刘威;李敏俐;余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装置,如DVD播放装置,通过具有一壳体,用于收容各种构件。该壳体通常分为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利用螺钉锁合至上壳体。一般的做法是,在下壳体上开设多个螺孔,从上壳体上设置与该多个螺孔相对应的多个连接柱,螺钉从下壳体外侧穿过该螺孔与连接柱相配合,便可将下壳体锁合于上壳体。这样的连接方式方便快捷,然而,由于螺钉显露于下壳体外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电子装置的外观,尤其是位于壳体前侧的螺钉,也即面对使用者一侧上的螺钉,容易暴露在使用者的视野中。特别是随着使用者对电子产品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装置的壳体的侧壁为追求美观一般都呈现出较大的弧度,就更容易导致下壳体上的螺钉显露出来,影响了电子装置的美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能使壳体前侧的螺钉不易暴露在使用者的视野中且不影响其上壳体及下壳体之间的锁合。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本体及连接至该本体的盖体,该本体包括上壳体及可拆卸地连接至该上壳体的下壳体,该盖体覆盖于该上壳体上;该电子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上壳体锁合于下壳体的螺接结构,设置于该壳体的前侧,包括由该下壳体内部向该上壳体方向延伸的连接柱及位于该盖体覆盖范围内并穿过该上壳体与该连接柱配合的连接件。
本发明通过将连接柱设置于下壳体内部,连接件由上壳体上与连接柱配合,使得螺接结构不易暴露在该本体的前侧,不易显露于使用者的视野范围内,既美观又不影响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前视图,其中,盖体处于闭合状态。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盖体处于闭合状态。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0
本体 20
上壳体 21
上表面 210
容置区 212
底面 214
前侧壁 216
连接孔 218
下壳体 23
内壁 230
底部 232
前壁 234
螺接结构 40
连接柱 41
螺孔 410
连接件 43
覆盖片 5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电子装置10包括本体20、盖体30及螺接结构40。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为DVD播放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可为具有相互配合的上下壳体的其他电子装置,如个人掌上电脑等。
本体20包括上壳体21及下壳体23。上壳体21上表面210上向下凹陷形成容置区212,用于供光盘收容于其中。容置区212包括底面214及前侧壁216。上壳体21于容置区212底面214中靠近前侧壁216处开设有左右对称的两连接孔218。
盖体30连接至本体20,并可相对本体20进行转动而处于打开或闭合的状态。盖体30大小与容置区212相对应,当其处于盖合状态时,卡合于容置区212中。
结合图2及图3所示,下壳体23卡合至上壳体21,具有一底部232及前壁234。底部232大致呈长方体状,前壁234大致呈弧形状,并与底部232相交而形成一圆角。
如图4所示,电子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个螺接结构40,用于将上壳体21连接至下壳体23。在本本实施例中,螺接结构40的数量为两个,为方便描述,接下来仅以一个螺接结构4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螺接结构40设置于本体20中,包括连接柱41及连接件43。连接柱41形成于下壳体23上,位于下壳体23内壁230上底部232及前壁234相交之处,沿由下壳体23到上壳体21的方向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41亦可以位于下壳体23内壁230上对应前壁234的其他位置。连接柱41上开设有螺孔410。连接件43则设置于上壳体21上,穿设于连接孔218并与连接柱41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3为一大小与螺孔410相对应的螺钉。可以理解,本发明中螺接结构4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体20体积的大小或下壳体23的重量不同的情况,螺接结构40也可以多于或少于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44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共振氢氧机
- 下一篇:检测抗生素耐药细菌的方法和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