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3336.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0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涛 |
主分类号: | G06F21/00 | 分类号: | G06F21/00;G08B13/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王宝筠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计算机 安全 保护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的安全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物品的安全,防止物品的丢失、被盗等情况发生,目前已经产生了电子防丢器。
电子防丢器包括一个子机和一个主机,子机被放置在皮箱、钱包、手机袋等需要保护的物品中,主机放在物品所有人身上,例如挂在钥匙链上。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持续检测两者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子机或主机检测到两者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超过预设的某一距离阈值时,则进行报警,以提示物品所有人物品可能有丢失或被盗的危险,从而保证物品安全。
电子防丢器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防止物品的丢失或被盗,但是对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防丢防盗保护来说,其存在以下不足:
1、必须由使用者主动地将子机放置在携带便携式计算机的包中,如果某次一旦遗忘该操作,则便携式计算机将得不到保护;
2、子机只能放置在携带便携式计算机的包中,如果小偷将便携式计算机从包中取出盗走,或者使用者自己将便携式终端遗漏在包外,则电子防丢器起不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其中,
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
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检测到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包括:
配对检验单元,用于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到配对的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的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距离报警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的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所述子机和主机还分别包括:
电量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自身所属设备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电量不足时,控制电量报警单元进行电量不足报警;
电量报警单元,用于电量检测单元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其中,所述子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所述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为主机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
所述子机还包括:
主机插接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检测到时,控制充电单元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充电单元,用于在主机插接检测单元检测到配对主机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所述子机还包括:
第二身份认证单元,用于触发身份认证时,与配对主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时,向便携式计算机发送解锁信号,以便便携式计算机解除安全控制措施,正确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指令;
相对应的,所述主机还包括:
第一身份认证单元,用于与配对子机的身份认证单元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方法,适用于互为配对对端的子机和主机;所述子机集成于便携式计算机中,且所述子机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连接,以便从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中获取子机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主机独立于所述便携式计算机之外;
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子机和主机分别检测与自身配对的对端;
检测到所述对端时,持续检测自身与配对对端之间的实际物理距离;
当检测到实际物理距离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以预设第一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子机检测便携式计算机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当检测到电能提供单元的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二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子机检测配对主机是否插接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预设接口;
检测到时,为配对主机的电能提供单元充电。
还包括:
主机检测自身的电能提供单元是否电量充足;
检测到电量不足时,以预设第三报警方式进行报警。
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涛,未经邹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3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