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线漂移校正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2633.3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0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韩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线 漂移 校正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线漂移(baseline wander)校正,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讯接收器的基线漂移校正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太网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用以建构局域网络。例如,快速以太网络或100BASE-TX的传送速率可达每秒100兆位。在传送端,数据在传送之前会通过一变压器。在接收端,数据在被接收器接收之前还会经过另一变压器。然而,变压器本身形同高通滤波器,其会衰减或阻隔传送信号的直流成份,因而产生基线漂移效应。接收端的信号波形的基线会受到基线漂移效应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长串的正或负封包。
有一些传统方法可用以克服基线漂移效应。方法之一是使用模拟至数字转换器(ADC),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接着,使用基线漂移校正机制以同时对接收信号进行模拟域及数字域的校正。然而,由于模拟至数字转换器本身具时间延迟(latency),特别是管线(pipeline)式模拟至数字转换器。因此,通常会使用延迟线或电路以保持(hold)模拟信号,这将造成整体电路面积的增大及消耗功率的增加。
鉴于传统基线漂移校正系统不具有成本效益,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基线漂移校正机制,用以降低芯片面积及其消耗功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基线漂移校正系统及方法,其具有简化架构、较小芯片面积及较小的功率消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基线漂移(BLW)校正系统包括模拟至数字转换器(ADC)、切片器(slicer)、基线漂移(BLW)校正单元及校正控制器。模拟至数字转换器(ADC)将模拟输入转换为数字输出。切片器将数字输出映射至多个默认值的其中之一。基线漂移(BLW)校正单元根据切片器的输入与输出的差值,产生基线漂移(BLW)校正值。校正控制器根据BLW校正值以产生细校正值及粗校正值。其中,细校正值用以校正模拟至数字转换器的数字输出,且粗校正值用以校正模拟至数字转换器的模拟输入。
附图说明
图1的方块图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接收器的基线漂移校正系统。
图2例示BLW校正值、细校正值及粗校正值。
图3A的流程图显示细校正值和粗校正值的产生方法。
图3B例示根据图3A流程所产生的数值。
图4A显示图3A中调整细/粗校正值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4B例示(截断后)BLW校正值的幅度M、细校正值F及粗校正值C的关系。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8 加法器
9 切片器
10 基线漂移(BLW)校正单元
11 粗/细校正控制器
12 模拟至数字转换器(ADC)
13 加法器
14 模拟增益/偏移(gain/offset)电路
15 数字增益电路
16 均衡器
30-36 步骤
41-58 步骤
DOF 细交换区
AOF 粗交换区
AOFM 粗校正值的幅度
OFFS BLW校正值的交换区
S 符号位
M (BLW校正值的)截断后幅度
F 细校正值
C 粗校正值
ASTEP最小粗校正步距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方块图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接收器的基线漂移校正系统。基线漂移校正系统可适用于以太网络接收器,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基线漂移(BLW)校正单元10根据切片器(slicer)9的输入及输出差值以产生BLW校正值,其中该差值可由加法器8得到。BLW校正单元10可由传统技术来实施,例如低通滤波器。一般来说,切片器为一种可将输入映射至多个默认值之一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承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2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