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商用灶台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1402.0 | 申请日: | 201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武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海涛 |
主分类号: | F24C5/02 | 分类号: | F24C5/02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葛春波 |
地址: | 121400 辽宁省锦州市黑***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商用 灶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燃烧液化气中液体的节能型商用灶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商用灶台包括灶台体,在灶台体内填充有耐火材料形成炉胆和温水槽,在炉胆和温水槽之间设有余热通道、在炉胆内设有炉头,在炉头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喷嘴,在燃气喷嘴下端通过六分管依次连接调节阀和储气缸,储气缸通过气相管与液化气钢瓶的气相出口连接。随着餐饮业的发展,这种商用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1、长期以来这种商用灶燃烧的都是液化气的气体,液化气的气体是靠钢瓶内液化气液体自身气化而成,燃气炉具一旦连续长时间使用,钢瓶内液化气的气化量难以满足其气量供应,使用户不得不更换新钢瓶,致使使用后的钢瓶剩余大量石油液化气的残液无法燃尽,造成能源浪费;同时,由于液化气的气化量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高时产生的气化量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在环境温度较低时液化气钢瓶的气化量根本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使用户不得不更换新钢瓶或使用价格较高的丙烷。丙烷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在使用时也会剩余大量残液,造成能源的浪费。
2、由于现有炉头的燃气喷嘴的孔径较大,并且燃气喷嘴与调节阀连接的管路较粗,因此对液化气的液体无法进行控制,只能燃烧液化气的气体,而无法燃用液化气的液体;即使将现有的商用灶通过管路与液化气钢瓶的液相出口连接,由于管路内的液体受温度的影响在输送到燃气喷嘴期间会产生一定的气体而又无法实现气液分离,致使燃烧时燃气喷嘴一会通液、一会通气,产生的火焰时大时小,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烧效果好、节能,有效地避免了能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型商用灶台。
本发明涉及的节能商用灶台,包括由灶台上板和灶台下板构成的灶台体,在灶台体内填充有耐火材料分别形成炉胆和温水槽,在炉胆和温水槽之间设有余热通道,在炉胆内放置有炉头,在炉头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喷嘴,其特殊之处是:在炉灶的受热部位设有气化管,气化管入口为液相入口,气化管出口与喷嘴相连接,在气化管入口或出口上设有调节阀。
上述的受热部位为炉胆、余热通道或温水槽。
上述的气化管埋置在受热部位内, 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更节能。
上述的气化管位于炉胆内靠近炉头位置。
上述的气化管呈盘绕状。
上述的喷嘴位于进风口处,从而在炉头内实现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以使可燃气体燃烧效果更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灶台内的热量将流入气化管的液化气钢瓶中液体强行气化变成气体后进行燃烧,燃烧充分,钢瓶内无残液,燃烧效果好,节能明显,有效地避免了能源浪费,降低使用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特别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宾馆、饭店、单位食堂等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1);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气化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2);
图5是图4中气化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3);
图7是图6中气化管结构示意图;
图8是炉头结构示意图(对应实施例4);
图9是调节阀布设示意图(对应实施例5)。
图中:灶台体1,耐火材料2,耐火圈3,气化管4,炉胆5,余热通道6,温水槽7,气相出口8,喷嘴9,炉头10,调节阀11,进风口12,液相入口13,气液分离罐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有一个由灶台上板和灶台底板构成的灶台体1,在灶台体1内填充有耐火材料2分别形成炉胆5和温水槽7,本实施例以二个炉胆和一个温水槽7为例,实际不受本实施例限制。炉胆5和温水槽7之间通过余热通道6相通,在炉胆5内放置有炉头10,在炉头10上分别设有进风口12和喷嘴9,所述的喷嘴9设在炉头10 的燃烧室内,在炉头5上外缘位于炉胆(即灶台的受热部位)5内设有耐火圈3。在耐火圈3上外缘盘绕有气化管4,气化管4埋置在炉胆5内且呈螺旋状(也可为蛇形);所述的气化管4可设在炉胆5内任何部位,但以埋置在耐火圈3上外缘为最佳。气化管4入口向下穿出灶台底板引出液相入口13,气化管4出口即气相出口8向下穿出灶台底板并通过调节阀11与喷嘴9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海涛,未经武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1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