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石灰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1212.9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0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珂;刘旭;陈继辉;丹宇;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 石灰 循环 流化床 半干法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的环保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烟气进行脱硫的装置。
背景技术
半干法脱硫技术是在脱硫反应塔内喷入石灰浆雾滴,雾滴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并且,通过高温烟气作用,石灰浆中的水分蒸发,得到干燥的产物。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具体工艺是含硫烟气从循环流化床底部进入反应塔,在反应塔内的文丘里段被加速,将从反应塔侧壁喷入塔内的以石灰浆液和循环回流物料吹起,形成沸腾床体。气体和物料在循环流化床内产生强烈的碰撞、摩擦、反应和传热的物理化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石灰浆液颗粒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充分化学反应,除去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然后烟气携带部分脱硫剂颗粒进入气固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脱硫后的净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气固分离器分离下来的脱硫吸收剂颗粒经回料器返回反应塔再次参加反应,通过多次循环提高脱硫效率。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技术适用于火电厂烟气脱硫、烧结烟气脱硫和其他冶金、石化行业中的烟气脱硫。
现有技术中,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气固分离器与反应塔通过管道连接或直接连接,反应塔出口烟气和物料直接进入气固分离器,在脱硫烟气量增大时,气固分离器处于高负荷状态运行,除尘分离效率降低;当脱硫烟气量减小时,反应塔内由于湍流和扰动不充分而效率低下;由此导致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对于烧结烟气等烟气波动大或波动频繁的工况适应性较差。二、循环流化床启动时,启动料通过回料系统管口进入反应塔,料床形成和稳定过程时间长,导致系统启动和调整响应缓慢。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进行改进,保证脱硫效率,在大烟气流量状态下能够减轻气固分离器的负荷,保证其分离效果,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烟气脱硫的场合,同时较小流量的烟气也能正常运行,从而对烟气量波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石灰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保证脱硫效率,在大烟气流量状态下能够减轻气固分离器的负荷,保证其分离效果,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烟气脱硫的场合,同时对于较小流量的烟气也能正常运行,从而对烟气量波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本发明的喷射石灰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包括按照烟气走向依次设置的脱硫反应塔、气固分离器和引风机,所述脱硫反应塔下部设置石灰浆液喷嘴和烟气进口,脱硫反应塔上部设置反应后气体出口,所述脱硫反应塔的反应后气体出口与气固分离器之间通过扰流器连通,所述扰流器位于脱硫反应塔的反应后气体出口上部。
进一步,所述气固分离器为位于扰流器上部的布袋除尘器组,布袋除尘器组的进气主流道进口位于布袋除尘器组中间;
进一步,所述脱硫反应塔下部烟气进口所在塔段为向上的文丘里管塔段,所述石灰浆液喷嘴设置于文丘里管塔段或者位于文丘里塔段上部;
进一步,所述扰流器的过流通道设置扰流挡板,所述扰流挡板并列倾斜设置或者呈波浪形排列;
进一步,所述脱硫反应塔下部位于烟气进口上部还设置启动料喷嘴;
进一步,所述引风机出口通过烟气总管连通于烟囱,所述烟气总管设置通过脱硫反应塔底部连通于脱硫反应塔的循环支路;
进一步,所述气固分离器固体排料通道设置连通于一回料器的支路,所述回料器通过回料管连通于脱硫反应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喷射石灰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在脱硫反应塔出气口上部设置扰流器,将脱硫反应排出的气固混合物强化混合为紊流状态,加强混合物脱硫反应,同时部分未反应浆液颗粒在扰流器内碰撞后返回脱硫反应塔再进行反应,提高脱硫反应效率,在大烟气流量状态下能够减轻气固分离器的工作负荷,保证其分离效果,能够适用于大流量烟气脱硫的场合,在烟气流量较小时,扰流器通过强化紊流,延长接触反应时间,同时扰流器的碰撞返料提高了装置脱硫效率,从而使本装置对于烟气量波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扰流器挡板排列方式之一示意图;
图3为扰流器挡板排列方式之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1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