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0198.0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6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施展;蔡潇函;施美卉;张志杰;李淼;王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杰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3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技术领域,是一种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分离膜装置耐强酸、强碱、耐生物腐蚀、耐油脂、耐高温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短、水通透量小、抗压能力差,其污水进口、浓排水出口为直角管路连接结构,流通阻力大,密封处容易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强酸、强碱、耐生物腐蚀、油脂、耐高温高压性能好,污染解析能力强、高水通量,污水进口、浓排水出口无流通阻力,密封性能可靠的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由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顺序固连,在壳体内设有分离膜,其特征是:分离膜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上壳体口部和下壳体口部固连,壳体的上壳体通过第一紧固螺母与弧形上封头固连;壳体的下壳体通过第二紧固螺母与弧形下封头固连,弧形上封头的顶部设有浓排水出口,在壳体的上壳体侧壁上设有回用水出口,在弧形下封头的底部设有污水进口,在壳体的下壳体侧壁上设有反洗水进口。所述的分离膜为复合聚砜分离膜或纤维素分离膜。
本发明的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具有耐强酸强碱、耐高温高压、耐生物腐蚀、疏油亲水、可分离低分子有机物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各种污水处理,如化纤、化工、制药、造纸、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回用等领域,污水实现零排放;具有生物输送错流分离的特种功能及自动冲洗的特点;具有自解析能力强,解决了膜污染和浓差极化的技术难题;由于上壳体通过第一紧固螺母与弧形上封头固连,下壳体通过第二紧固螺母与弧形下封头固连,浓排水出口设置于弧形上封头的顶部,污水进口设置于弧形下封头的底部,使进、出水无流通阻力,密封性能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若干个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构成的污水分离系统示意图。
图中:1浓排水出口,2弧形上封头,3第二紧固螺母,4无毒胶粘剂,5污水进口,6壳体,6-1上壳体,6-2中壳体,6-3下壳体,7分离膜,9O型硅橡胶密封圈,11回用水出口,12第一紧固螺母,13反洗水进口,16弧形下封头,20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包括壳体6,壳体6由上壳体6-1、中壳体6-2和下壳体6-3顺序固连,其连接是用无毒胶粘剂粘接。在壳体6内设有分离膜7,分离膜7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上壳体6-1口部和下壳体6-3口部固连,其固连的工艺是,将无毒胶粘剂4从回用水出口11、反洗水进口13压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无毒胶粘剂4将分离膜7的两端设定的一段中空纤维束的中空纤维之间及壳体的上壳体6-1口部和下壳体6-3口部粘接牢固。壳体的上壳体6-1与上封头2通过上封头2凹槽内置的O型硅橡胶密封圈9密封,且壳体的上壳体6-1通过第一紧固螺母12与弧形上封头2固连。同样,壳体的下壳体6-3与弧形下封头16通过弧形下封头16凹槽内置的O型硅橡胶密封圈9密封,且壳体的下壳体6-3通过第二紧固螺母6与弧形下封头16固连。在弧形上封头2的顶部设有浓排水出口1,在壳体的上壳体6-1侧壁上设有回用水出口11,在弧形下封头16的底部设有污水进口5,在壳体的下壳体6-3侧壁上设有反洗水进口13。所述的分离膜为复合聚砜分离膜或纤维素分离膜。
参照图2,本发明的若干个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构成的污水分离系统的控制方式:由可编程序多段控制器PLC控制输出。循环启动,运转。
启动前:电磁阀1DT,1D1-1D8全部关闭,PLC延时10秒,电磁阀1D1、1D4、1D5和1D6开启。
正向运行:可编程序多段控制器PLC延时10秒启动P-1同时关闭电磁阀1DT和1D5。污水流向:污水经污水进口5进入本发明的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20,浓排水经浓排水出口1排出时需要分离的污水经污水进口5通过电磁阀1D1,污水泵P-1,精密过滤器V-1,电磁阀1D4进入若干个污水回用分离膜装置20分离膜。分离的回用水经回用水出口11通过电磁阀1D6去反洗水箱V-2和用水处。浓排水经浓排水出口1通过电磁阀1D5进入污水管线。控制周期:工作时间为900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杰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市杰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