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8196.8 | 申请日: | 201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伟;魏民祥;赵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H02P29/00;B62D119/00;B62D1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转向 干预 电动 助力 系统 电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是在主动转向改变转向系统角位移传递特性的同时进行如下控制:
将助力控制模块(9)确定的常规助力控制电流信号Ia与前馈助力修正控制模块(7)确定的前馈助力修正控制电流信号ΔIa进行线性叠加,得到助力电机总控制电流信号控制助力电机(8)进行助力操作,助力电机(8)通过助力电机减速机构(6)施加助力力矩Ta,改变转向系统的力矩传递特性,助力力矩Ta与驾驶员施加的转向盘转矩Td共同克服转向阻力矩TR,通过转向传动机构(10)驱动前轮(5)完成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向改变转向系统角位移传递特性的过程为:
附加转角θac与转向盘转角θsw通过双行星轮系(3)进行线性叠加,改变转向器(4)的输出转角δp,从而改变转向系统的角位移传递特性;
附加转角θac即为主动转向变传动比控制和转向主动干预控制决策的附加转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控制模块(9)是根据转矩传感器(2)的输出Ts和车速u确定助力增益ka(u),计算助力增益ka(u)与转矩传感器(2)输出Ts的乘积,从而得到常规助力控制电流信号I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馈助力修正控制模块(7)是根据附加转角θac和传递函数GΔI(s)确定前馈助力修正控制电流信号ΔI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转向干预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函数GΔI(s)为:
其中:
P(s)=dKf[uY(s)+lfX(s)-uZ(s)]
Q(s)=G2uZ(s)
上述公式中:m为整车质量;u为车速;Iz为整车绕Z坐标的转动惯量;lf和lr分别为前、后轴到质心的距离;Kf和Kr分别为前、后车轮的侧偏刚度;d为轮胎拖距;G为转向系角位移传动比;Gas为与助力电机相连的减速机构的减速比;Gac为行星轮系的等效传动比;Keas为助力电机的电磁系数;f为驾驶员感知转向阻力矩变化系数,满足0<f<1;s为拉普拉斯变换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81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一体式加热冷却器的温度控制装置
- 下一篇:自动水位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