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子不重叠并姿态规范的大米粒子送料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8014.7 | 申请日: | 201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0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G47/28 | 分类号: | B65G47/28;B65G27/32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重叠 姿态 规范 大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应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粒子不重叠并姿态规范的大米粒子送料装置及方法。
技术背景
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大米粒子按形状分选的方法,需要大米物料能够有粒间间隔隔快速送料,并且在检测时姿态是规范的。目前这种技术应用还是很少,相应送料装置还很少有人提及。另外整个送料过程是在高速动态过程中完成的,目前类似的技术还很少。
发明内容
为了在图像处理识别过程中不出现粒子叠加或连接而出现分辨处理复杂的情况,得到大米的长轴方向图像,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大米粒子运动特性的送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保证粒子间不重叠,姿态规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大米粒子送料装置包括:分间隔送料槽、规范姿态送料槽、振动体、料斗、连接体、振动控制器和减震支架。料斗下面设置分间隔送料槽,分间隔送料槽的出口与规范姿态送料槽的入口相连处有很小的不接触缝隙,避免振动的直接传递;分间隔送料槽与振动体通过连接体相接,减震支架在振动体下方设置,起辅助减震的作用,避免将振动传与其他部件。振动体通过振动传感器与设有通信接口的振动控制器相连,接收振动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调节送料量。
分间隔送料槽:根据米粒的类椭圆外形,为了使米粒快速前行,且保持单排性,分间隔送料槽是V型槽,夹角为60度左右,在槽的出端1/5处,设置一个减速器,减速器的前坡后坡比是3∶2,长5毫米,高1.0-1.5毫米,分间隔送料槽的长度是10-30厘米即可。
规范姿态送料槽:其作用是加大米粒的运动速度,在加速中保持姿态稳定,槽宽a是3-3.5毫米,槽深3厘米,采用硬质材料,如:钛铝合金材料、G15钢材料或硬化工艺加工,加工精度8。
分间隔送料槽和规范姿态送料槽的位置角度在50°左右。
振动体、料斗和连接体均是电磁直线送料器部件。
振动控制器:为了保证送料过程平稳、低噪声,及高速和准确,振动控制器设有通信接口与上位控制器相连,接受上位控制器的指令,设定振动器的强度、频率、波形等,达到调节送料量的目的。
振动传感器和减震支架:振动控制器接受振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按程序控制方式对送料器进行振动方式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测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在测量领域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图像获取过程中,尤其在例如粒状物料形选的图像获取时,物料姿态特别重要,图像获取过程的优化,会极大的减少图像处理的工作量,并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处理速度,这对高速的动态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本发明的内容适合大米粒子的外观形状及滑动特性及类似的粒子物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间隔送料槽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间隔送料槽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间隔送料槽减速器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规范姿态送料槽的截面图。
图中:1料斗;2分间隔送料槽;3连接体;4振动体;5减震支架;
6振动传感器;7振动控制器;8规范姿态送料槽;9通信接口;
10分间隔送料槽支架;
11是分间隔送料槽和规范姿态送料槽的位置角度;
12V形料槽;13减速器;14V形料槽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大米粒子送料装置包括料斗1、分间隔送料槽2、连接体3、振动体4、减震支架5、振动传感器6、振动控制器7和规范姿态送料槽8。通信接口9、分间隔送料槽支架10。
料斗1下面设置分间隔送料槽2,分间隔送料槽的出口与规范姿态送料槽8的入口相对,留有适当的间隙;分间隔送料槽与振动体4通过连接体相接,减震支架5在振动体下方设置,起辅助减震的作用。振动体通过振动传感器6与设有通信接口9的振动控制器7相连,接收振动控制器发出的指令调节送料量,分间隔送料槽2和分间隔送料槽支架10相连,起支撑和固定作用,同时隔阻振动。
分间隔送料槽保持单排性,V型槽,夹角为60度左右,在槽的出端1/5处,设置一个减速器,减速器的前坡后坡比是3∶2,长5毫米,高1.5-2毫米。规范姿态送料槽宽a是3-3.5毫米,槽深3毫米,采用光滑轻质的金属材料,如钛铝合金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8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