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成形装置和用于工件的拉伸成形方法以及拉伸成形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57612.2 | 申请日: | 201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8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赖蒙德·埃瓦尔德;尼尔斯·科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2/22 | 分类号: | B21D22/22;B21D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成形 装置 用于 工件 方法 以及 部件 | ||
1.一种用于拉伸成形工件(2)的拉伸成形装置(1,23),具有:
-一个第一折边装置(3),设计用于折弯所述工件(2)的第一端部区域(4),其中,所述第一折边装置(3)具有第一折边冲头(5)和第一折边颚板(6),
-一个第二折边装置(7),设计用于折弯所述工件(2)的第二端部区域(8),其中,所述第二折边装置(7)具有第二折边冲头(9)和第二折边颚板(10),
-第一轴(11),其中,所述第一轴(11)绕第一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提供了用于所述工件(2)的第一支承面(12),
-第二轴(13),其中,所述第二轴(13)绕第二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并且提供了用于所述工件(2)的第二支承面(14),
其中,所述第一折边冲头(5)和第二折边冲头(9)是所述拉伸成形装置(1,23)的第一部件(15)的组成部分,而其中所述第一折边颚板(6)和第二折边颚板(10)是该拉伸成形装置(1,23)的第二部件(16)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5)和所述第二部件(16)可以相对彼此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件(16)具有第一凹槽(17)和第二凹槽(18),其中,所述第一折边颚板(6)和第一轴(11)布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7)的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上,而其中所述第二折边颚板(10)和第二轴(13)布置在所述第二凹槽(18)的两个相对置的侧面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折边冲头(5)和第二折边冲头(9)布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5)的相对置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折边颚板(6)和第二折边颚板(10)布置在所述第二部件(16)的相对置的两侧。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折边冲头(5)的高度在其长度上变化和/或所述第二折边冲头(9)的高度在其长度上变化。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折边冲头(5)的定向和/或所述第二折边冲头(9)的定向与所述工件(2)的几何形状匹配。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这样调整所述第一折边冲头(5)与第一折边颚板(6)之间的侧面间距和/或所述第二折边冲头(9)与第二折边颚板(10)之间的侧面间距,使得可以调节形成一个预先确定的用于所述工件(2)的夹紧力。
6.按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该拉伸成形装置还具有一个深冲装置(19),该深冲装置带有成型凸模(20)和与之相应的凹模(21)。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成型凸模(20)是所述拉伸成形装置(1,23)的第一部件(15)的组成部分,而所述凹模(21)是所述拉伸成形装置(1,23)的第二部件(16)的组成部分。
8.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5)是所述拉伸成形装置(1,23)的上面部分,而所述第二部件(16)是所述拉伸成形装置(1,23)的下面部分。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折边颚板(6)具有第一夹紧装置(22),并且所述第二折边颚板(10)具有第二夹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紧装置(22)与所述第一凹槽(17)相邻地布置,而所述第二夹紧装置与所述第二凹槽(18)相邻地布置。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紧装置(22)和/或第二夹紧装置具有一块板和一个夹紧嵌件。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板具有聚氨酯塑料和/或硬橡胶和/或充气弹簧。
12.按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部件(16)具有第一制动块(25)和第二制动块,其中,所述第一制动块(25)布置在所述第一轴(11)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7)相邻,而所述第二制动块布置在所述第二轴(13)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第二凹槽(18)相邻。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伸成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制动块(25)和所述第二制动块具有聚氨酯塑料和/或硬橡胶和/或充气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76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