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胆式多功能节能环保锅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7132.6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敏 |
| 主分类号: | F22B33/18 | 分类号: | F22B33/18;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6000 山西省朔州市政府办公***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悬胆式 多功能 节能 环保 锅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胆式多功能节能环保锅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集常压、高压、烧制建筑材料、发电为一体的悬胆式节能环保锅炉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的热动力90%以上靠煤炭提供能源,燃煤锅炉是煤炭能量转换的主要媒介和工具。发电、供热、烧制建筑材料等燃煤锅炉、窑炉的技术革新,是节能减排、高效利用煤炭资源的关健技术保障。
目前,我国的发电、采暖、烧制建筑材料所使用的燃煤锅炉、窑炉,相对于发达国家,技术较为落后。无论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二氧化碳、硫化物,还是影响大地环境安全的矿渣、粉煤灰排放量巨大,环境危害严重。旧式采暖、发电、烧制建筑材料的燃煤锅炉、窑炉排放的气体和固体废物,对大气、大地及水资源的直接、间接污染,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协。现在我们国家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然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热动力主要靠煤炭提供能源的局面,还不能完全被新能源替代。面对现实,研发节能、环保燃煤锅炉新技术、新产品,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
本发明在观察研究传统燃煤发电、供热锅炉和烧制水泥、陶瓷等建筑材料及日用器皿窑炉时发现
1.传统的燃煤发电锅炉,热效利用率在80%左右,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粉煤灰泥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耗水量也非常大;
2.传统的燃煤供热锅炉,热效率利用率在60%左右,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矿渣等气体、固体废物;
3.烧制水泥、石灰、红砖等建筑材料的热效利用率仅50%左右,并同样会产生二氧化碳、硫化物、炉渣等气体、固体废气、废渣;
4.烧制陶瓷等日用品热效利用率65%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固体矿渣等废气和固体废渣也不少于烧制建筑材料。
以上各项使用煤炭热能的优点是,资源储量大,易取、廉价。缺点是热效率利用率低、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综合以上各型锅炉、窑炉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提供一种集烧制建筑型材、发电、供热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悬胆式节能环保锅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路线来实现发明的:
本发明悬胆式多功能节能环保锅炉主要由1.锅炉燃烧主炉膛加热仓;2.悬胆式高压蒸气锅;3.常压锅炉弯管及夹层余热利用系统;4.抽提式蜂窝煤及建筑型材加热烧制进出料燃烧系统;5.蒸汽冲压窝轮发电系统;6.有害气体无害化处理等六大系统组成。
各系统在锅炉主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力改以往发电、供热燃煤锅炉采用块型、粉煤加注燃料方式。采用燃烧充分、废气排放少,热效率利用高的新配方蜂窝型煤为锅炉主燃料,以新配方可燃建筑型材为辅燃料,首先对锅炉进行燃烧加热的供能方式进行了革新改造,其次,在发电、烧制建筑材料、消除有害气体、和固体废料方面,提出了在同一条流水作业线上,通过无害化循环利用热能技术,高效利用废气、废渣、废灰,使之同步实现资源化、产品化的整体设计目标。
具体运行流程如下:
1.锅炉燃烧主炉膛加热仓,由锅炉热能发生中心。燃烧仓,燃料层组成,可以是单层、双层,也可以是多层,根据需要增加层数。一般供热,以三到五层为宜。下层为主燃层,中层为辅燃层,(主要是摆放可燃烧建筑型材预烧件),其可燃成份低于燃烧层的蜂窝煤,其中主要含烧固成型材料,在下层火力的引导下燃烧释放热能后,即烧制成空心砖等标准建筑型材。上层是助燃层,上下两层含可燃煤炭百分比较大的蜂窝型煤燃烧结束后,可以作为中层烧制建筑型材的原料,经过重新配方后,制成建筑构件在锅炉中层再次过火烧制。最后烧制成建筑材料成品。锅炉的整个燃烧过程,周而复始,往返循环,不产生炉渣和粉煤灰等固体废料。
2.悬胆式高压蒸汽锅,主要是为发电提供动力,不需发电时,也可作常压热水锅使用。高压悬胆式蒸汽锅,居于锅炉炉膛的中心,可根据锅炉的比例大小和发电量需求,设计气压及发电容量。高压蒸汽锅通过提吊和三角支撑架,横竖交错链接,通过软化常水加热后产生的高压气体冲击气泵,产生动力发电。
3.常压锅炉弯管及夹层余热利用系统,由锅炉炉膛壁夹层、高压气锅悬吊支架、常压软化水管构成。竖管、弯管结构与锅炉壁夹层水箱相链接贯通,起支撑高压气锅和常压水利用余热及冷却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敏,未经赵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7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持式脉冲激光测距仪
- 下一篇:方便双重刷玻璃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