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5943.2 | 申请日: | 201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董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9/04 | 分类号: | H02J9/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 地址: | 2151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源 互为 补充 供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为“非并网风电”及市电两路供电制氢提供电解电源的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中间装置。
背景技术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能源结构正孕育着重大的转变,即由矿物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目前发展最快、商业化最广泛、经济上最适用的当数风能发电。我国是风能大国,风能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然而,受风电在电网中比例的限制以及风电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制约,难以发挥对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作用。一方面,我国受能源和环境双重瓶颈的严重约束,另一方面,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根据我国国情,风电发展必须进行基础理论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元化发展之路,而“非并网风电”正是这种理论创新和实践。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是指风电系统的终端负荷不是传统的单一电网,而是将风电直接应用于一系列能适应风电特性的高耗能产业及其它特殊领域。水电解制氢就是典型的高耗电能产业。通过模拟试验对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于水电解制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水电解生产均能较好地适应风电特性,生产过程中的电压或电流波动,只影响设备的产气量,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艺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市电整流电源和风电整流电源,所述市电整流电源和风电整流电源以并联方式接入至电解槽的电源输入端。
进一步地,上述的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其中,所述市电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解槽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市电整流电源的正极。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其中,所述风电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解槽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风电整流电源的正极。
本发明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装置为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整流管单向导电性的特性,再配合电压高低互相抵制的原理,另一方面利用了水电解制氢的有一个电压范围,也即有最低电解电压,有额定产气量电压;实现了一路(风电整流电源)作为主要供电电源,另一路(市电整流电源)作为辅助电源,当主要供电电源(风电整流电源)欠压时,另一路辅助电源(市电整流电源)及时补充供电,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解制氢的最低电解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
1-市电整流电源,2-二极管,3-风电整流电源,4-二极管,5-电解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双路供电时,网电自动为风电补充,保证了水电解制氢的正常连续运行。当中的双路供电就采用了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中间装置,为试验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图1所示,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供电装置,包括市电整流电源1和风电整流电源3,市电整流电源1和风电整流电源3以并联方式接入至电解槽5的电源输入端;市电整流电源1的正极与电解槽5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二极管2,二极管2的正极连接市电整流电源1的正极,风电整流电源3的正极与电解槽5连接的线路上设置有二极管4,二极管4的正极连接风电整流电源3的正极。
本装置为两直流电源互为补充用,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整流管单向导电性的特性,再配合电压高低互相抵制的原理,另一方面利用了水电解制氢的有一个电压范围,也即有最低电解电压,有额定产气量电压。实现了一路(风电整流电源3)作为主要供电电源,一路(市电整流电源1)作为辅助电源,当主要供电电源(风电整流电源3)欠压时,另一路辅助电源(市电整流电源1)及时无缝补充供电,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解制氢的最低电解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竞立制氢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分拆升降式桥梁检查车
- 下一篇:复合柔性基层路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