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制浴具及其电加热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5795.4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天翔 |
主分类号: | A47K3/022 | 分类号: | A47K3/022;H05B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制 浴具 及其 加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浴具,特别是涉及可用电来进行加热的用木制成的一种木制浴具。
背景技术:
千百年来,也即塑料制品未出现之前,人们用来泡澡和洗脚的浴具是用木来制造的。由于木制浴具有一个难以解决的缺点——渗水,在首次使用和一段时间里未用,使用之前要浸泡(俗称发胀)一定的时间,使用时才不会渗水,这给使用时带来了麻烦。而塑料浴具的出现,使人们对木制浴具渐渐地淡忘了。
近年来人们又开始对木制浴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之有一种古朴古香,返朴归真,亲近大自然的感觉,针对这一趋势,不少厂商抓住商机,开发生产了用于泡脚(澡)的木制浴具,他们遵循古老而传统的方法,又结合现代技术,生产的浴具样式好,色泽美观,很受人们的亲睐。但由于还是采用古老而传统的结构工艺——板与板之间结合为上竹梢,且又是平面结合,虽在缝隙间作了些处理,但还是会有渗水这种现象,即同样是在首次或一段时间里未使用,用之前要先进行浸泡(胀)处理才不会渗水,因此这样的产品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更不可能用在需用电来进行加热保温的场合。因此人们渴望有不渗水,更渴望有又能进行电加热这样的木制浴具的出现。而要在木制浴具内进行电加热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首先要解决不渗水及安装和安全性问题。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渗水这个难题呢——回答是肯定的,有。那就是采用凸凹结构技术。虽然市面上有采用凸凹结构技术的产品,如木地板间的拼接和盛饭用的小饭桶等,但它们都不是以防渗(漏)水的目的来生产的,只是作为一种联接方式而已。所以说迄今为止,市面上虽有这种结构形式的产品出现,但还没有一种利用凸凹结构技术制成的木制浴具而不渗水的产品出现,更没有可用电来进行加热保温的木制浴具面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使用,既可不渗水,又可用电来进行加热保温的一种木制浴具。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措施来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木制浴具,用于泡脚的桶,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泡脚时所盛水的高度至少要达到足三里穴位处以上效果才好。因此制成桶的高度为35-50厘米(设二个规格高)。为减少用水量,依人脚的特点,可将桶身做成近似于长方形,前部则为半圆型。这种形状给生产加工增加了难度,采用特殊方法可解决。对于泡澡用桶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椭圆形等。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思路)是:将水要渗走的路径人为的加长。即将制桶所用的木板两边一边做成凸头,一边做成凹槽,以及凸凹之间结合时要够紧,这样水要想通过既是艰难又得走“弯”路,事实上这个弯路是难以通过的,它也无缝可“钻”。
由于桶身不是圆形,便于拼装,在桶身的半圆形的中间和后部中间都各有一块木板的两边都开有凹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拼装时可同时从桶身两边进行,以解决非圆形在装配时的困难。
本技术方案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是,由于浴具桶呈长方形,后部左右转角处如仍用板块相拼接,不但有角不美观,更重要的是渗水问题不好解决。因此将左右转角处各用一块方木条刨制成左L、右L(反向)状,这样不但解决了转角处的拼接和渗水问题,又使内外为圆角使之美观。它们的两边都做成凸头,便于拼装。
桶底是渗水的关键地方,也是难题(薄弱)的地方,除桶底板之间为凸凹拼接,周边为凸头,桶身内侧每块板的底部处为凹槽,使之凸凹插接外,还需在桶底外部作一处理或补救(辅助)措施,即在桶底外压贴上一层厚为1毫米左右的层压木板,或喷或涂覆盖上薄薄一层亲木性的合成防水材料,将桶底和边沿包裹住,这样既将桶身与底结合为一体,增加了牢固强度,又增加了防渗水性能,又耐磨,耐碰撞——也即增加了桶的安全性(对电加热而言)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述的木制浴具,依照前面所述的技术方案——木板间的联接采用凸凹结构,但它并不是它们之间联接好就可解决渗水问题了,还有诸多问题(因素)得考虑,具体细则是,凸头凹槽宽度只能是所用板厚度的三分之一或略小,要注意的是凹槽的宽度要略小于凸头的宽度,而深度则要略大于凸头的长度,这样结合才够紧,水也就难以渗过,即在拼装(插)时要用力来拍打才行。凹槽深度略大于凸头长度,有两个因素,一是在拼装时凹槽内要涂刷一层油(桐子油)或漆或胶水等辅助材料,也称填充物(目的作用有二,一是可阻漏,二是这些材料有一定的膨胀系数,可使木材在干燥潮湿和热胀冷缩情况下,有一定的伸缩空间),这需要占用空间——就算是很薄薄的一层;二是让凸头凹槽两边的平面接触紧密不开缝。
为了进一步增加防渗水能力,也即人为地加长渗水所走的路径。还应将凸头的前端做成V状或W状,将凹槽内的底面做成倒V状或倒W状。在板厚较大时采用W(倒W)状为佳。即优选为W(倒W)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天翔,未经王天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57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可消除结焦和烧空现象的双炉栅秸秆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