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集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4898.9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杜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6 | 分类号: | F24J2/06;F24J2/30;F24J2/52;H02N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1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被称为绿色能源的太阳能应用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人们利用太阳能发电及供热大都采用太阳光直接照射太阳能电池或真空集热管等集能物体方式,其均存在以下缺点:一、太阳光直接照射集能物体形式存在光利用率较低的缺点;二、集能物体为被动受光,而太阳光照射强度无法随时间调整到最大值;三、无法随季节不同、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而自动跟踪光照射的最佳角度。由此,它大大影响了接收太阳能的能量,故接收光利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光镜式太阳能集能装置,它在集能容器中注入介质及通过太阳能电池,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直接照射形式光利用率较低,无法随时间、随季节自动跟踪调整太阳光照射集能物体的最佳角度而光利用效率较低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有聚光镜,至少一块聚光镜分别安装在支架上,支架的下部安装集能容器,聚光镜与集能容器相对应,集热容器上分别设置与其内腔相通的排气口及回气口。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支架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聚光镜与太阳能电池相对应。支架与底座相连接,集能容器与底座相连接。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与底座相连接。至少一块聚光镜与至少一个镜框相连接,镜框一端与支架相铰连,镜框另一端与至少一个驱动器相连接,驱动器与支架相连接。集能容器内安装吸热盘管,吸热盘管上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与集热容器相连接。所述支架顶部为圆弧形状。集能容器上设置与其内腔相通的注液口;集能容器外壁上附着保温层。集能容器的截面为“山”
字形,其上设置环形凹。所述驱动器为机械驱动式或光电驱动式。
本发明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因聚光镜与集能容器及太阳能电池相对应,集能容器内注入介质,太阳光通过聚光镜聚光后再照射到集能物体上,其光利用效率相当高,故产生的能量相当大;因在聚光镜上安装驱动器,它能够随时间、随季节的不同自动跟踪太阳照射的最佳角度,以获得最大能量。本发明的广泛应用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光镜式太阳能集能装置,它有聚光镜3,至少一块聚光镜3分别安装在支架1上,支架1的下部安装集能容器5,聚光镜3与集能容器5相对应,集热容器5上分别设置与其内腔相通的排气口13及回气口8。支架1的下部安装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15,聚光镜3与太阳能电池1 5相对应。支架1与底座1 1相连接,集能容器5与底座11相连接。至少一块太阳能电池15与底座11相连接。至少一块聚光镜3与至少一个镜框2相连接,镜框2-端与支架1相铰连,镜框2另一端与至少一个驱动器4相连接,驱动器4与支架1相连接。集能容器5内安装吸热盘管1 0,吸热盘管10上的进水口9及出水口12分别与集热容器5相连接。所述支架1项部为圆弧形状。集能容器5上设置与其内腔相通的注液口14;集能容器5外壁上附着保温层7。集能容器5的截面为“山”字形,其上设置环形凹6。所述驱动器4为机械驱动式或光电驱动式。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组装即可。若采用太阳能电池15获取能源时,将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15相接即可,太阳光通过支架1上若干个聚光镜3聚光后照射太阳能电池。若采用集能容器5获取能源时,可先通过注液口14向其内注入介质,然后分别将排气口1 3及回气口8与气轮机进、出气口相接.发电机与气轮机相接即可,工作时,太阳光通过支架l上若干个聚光镜3经聚光后分别照射在集能容器5上的环形凹6内,使其受热面积最大,集能容器5内的介质受热膨胀产生大量气体驱动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若本发明用于居民家庭供热时,可将集能容器5内的吸热盘管10上的进水口9及出水口12与暖气片相连接即可。若本发明用于居民家庭内洗浴时,可将自来水管道与进水口9相接,将洗浴喷头与出水口12相接即可。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48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多功能数控机床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压克力背板式自发光反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