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硅太阳能组件汇流条与互连条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54340.0 | 申请日: | 201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灯林;卞新高;姜利;杨泽民;梅志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尖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3/00 | 分类号: | B23K13/00;H01L31/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 太阳能 组件 汇流 互连 焊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组件汇流条与互连条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过程中,必须将互连条和汇流条焊接在一起,汇流条的焊接对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有着关键的影响,目前太阳能组件汇流条的焊接方法是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时通常采用电烙铁进行焊接,生产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手工焊接生产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的缺点,提出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好稳定性高的晶体硅太阳能组件汇流条与互连条的焊接方法,它替代了传统的手工焊接,具有非常有益的应用价值。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晶体硅太阳能组件汇流条与互连条的焊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若干设有互连条的电池串进行排列,使电池串端部的互连条整齐外露;
b、将汇流条设在排列着的电池串的两端,并与外露的互连条接触连接,形成若干接触点;
c、将高频电源的正、负电极分别与互连条、汇流条进行连接,使高频电源、互连条、汇流条以及接触点形成高频电流回路;
d、开启高频电源,控制高频电流振荡频率大于50kHz;
e、开启高频电源2-3秒后关闭,互连条与汇流条焊接成功。
在开启高频电源前将互连条与汇流条通过压紧装置压紧。
所述的互连条与汇流条采用的是铜锡带。
采用了上述方案,采用高频电源进行焊接,利用了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高频电流在电阻较大的地方产生局部发热,提供互连条与汇流条焊接所需要的能量,另外互连条与汇流条的连接处的接触点的电阻很大,高频电流在接触点发热,对互连条与汇流条在接触点进行焊接;其中高频电流采用的振荡频率范围为大于50kHz时,集肤效应越好,尤其是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明显,焊接效果越好。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的集肤效应进行焊接,提高了生产效率,焊接后质量好、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晶体硅太阳能组件汇流条与互连条的焊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若干设有互连条的电池串进行排列,使电池串端部的互连条整齐外露;
b、将汇流条设在排列着的电池串的两端,并与外露的互连条接触连接,形成若干接触点;
c、将高频电源的正、负电极分别与互连条、汇流条进行连接,使高频电源、互连条、汇流条以及接触点形成高频电流回路;
d、开启高频电源,控制高频电流振荡频率大于50kHz;
e、开启高频电源2-3秒后关闭,互连条与汇流条焊接成功。
在开启高频电源前将互连条与汇流条通过压紧装置压紧。
所述的互连条与汇流条采用的是铜锡带。
具体操作如下,如图1、图2所示,将焊接好的电池串10、11、12依次排列在铺有EVA7的玻璃8上,电池串由互连条1将电池板2连成串而成,因此互连条1在电池串10、11、12两端形成外露部分并平行且有序,将汇流条3放置在电池串10、11、12两端的互连条1的外露部分上,汇流条3与每条互连条1形成接触点,在接触点上压上压紧装置9,将高频电源5的正极4连接在汇流条3上,负极6连接在互连条1上,此时互连条1、汇流条3、高频电源5形成电流回路,然后开启高频电源5,控制电流的振荡频率大于50kHz时,高频电流在压紧装置9下的接触点产生集肤效应,发生热量,当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材料为铜锡带的互连条1与汇流条3即进行焊接成功,电流通电时间为2-3s或者4秒。
上述高频电流的频率大于50kHz时效果明显,尤其是大于60kHz或大于70kHz、100kHz等等,当大于700kHz时效果更好。
上述高频电源5的正极4与负极6可以分别连接在互连条1与汇流条3上。
以上具体实施事为本发明的一种举例,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事实事例,任务在本发明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尖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尖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43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