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9932.3 | 申请日: | 201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7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杜成刚;何维国;张华;罗伟明;贠灵奇;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8 | 分类号: | H02J3/28;H02J7/00;H02J7/04;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茂泰 |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电动 车辆 电网 互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
背景技术
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到2015年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大规模推广应用关键的五年。相关研究表明,2016年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拐点,电动汽车发展进入高速成长期。预计到2020年,上海市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可达约35万辆(按市场渗透率15 %计算)。大量的车辆充电将带来新一轮的用电负荷快速增长,以每辆车配置12 kW·h计算,这些电动汽车日充电所用电量约为336万kW·h (按0. 8同时率计算),这对用电负荷峰谷差日益加大的电力系统而言,增加了发电、输电、配电的压力。
如何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同时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如何利用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式分布储能单元来缩小日益增长的电力峰谷负荷差,以提高输配电设备负荷利用率和减缓新发电厂建设,这些都成为了日益严峻的突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电动汽车不仅作为电力消费体,还可作为移动储能设备,在电动汽车闲置时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为电网提供电力,实现在受控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量与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智能电表和电池管理模块。
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与电网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和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和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智能电表分别电路连接所述的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和电网,所述的智能电表与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的电池管理模块电路连接所述的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所述的电池管理模块与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进行双向通信。
所述的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内的通信内容如下:
一、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与电网之间的通信内容:
获取电网负荷信息、调度指令和电价信息。
二、电池管理模块通过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与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之间的通信内容:
1、车辆电池组的实时电压。
2、车辆电池组允许的最大充放电电流值、最优充放电电流值、最高充电电压限值、最低放电电压限值、最大充放电时间、最优充放电时间、当前SOC值等。
3、车辆电池组的总容量。
4、车辆的标志号。
三、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与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之间的通信内容:
1、用户设置的电池组实时电量与可用时间限值。
2、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实时监测车辆是否连接到电网,并将该信息发送给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
3、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实时接收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的指令,按指令控制充放电电流。
4、车辆电池组的实时监控信息。
5、双向智能充放电装置状态信息、电压电流大小等信息。
6、充放电电量信息、已参与时间等信息。
四、智能电表与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之间的通信内容:
智能电表实时记录各车辆电池充放电电量信息,并发送到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
五、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与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内容:
1、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实时检测充放电站与配电网端口处的电压、功率。
2、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实时获取充放电站的状态包括:电池的总容量、可用容量和可用的交流侧充放电功率等。
3、充放电站站层监控模块实时接收电动汽车充放电监控中心发出的充放电指令,包括充放电的时间、充放电的功率。
本发明将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相结合,既解决了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电网负荷压力,又可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设备接入电网,用于削峰填谷、旋转备用、新能源接入,提高电网供电灵活性、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延缓电网建设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电动车辆与电网互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久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9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