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检测方法和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9897.5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远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69;G01N33/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检测技术,尤其是采用阻抗阵列芯片同时进行多组分检测,并利用微磁球进行信号放大,利用外磁场的作用清除吸附磁球以降低背景信号。
背景技术
酶联免疫分析(ELISA)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方法,其利用一抗来实现被测目标的捕捉,同时利用偶联有酶标的二抗来实现信号检测。由于酶的催化放大作用,酶联免疫可以实现较为灵敏的检测,但是,酶是一生物物质,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稳定性不是很好。同时,目前人们还主要通过一些光学的手段,如比色法、荧光法等对酶的催化底物或产物进行检测。光学检测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往往需要较为复杂的光学系统,从而使得检测一般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限制了应用范围。
电化学检测通过电极在溶液中进行,其放大电路和信号调理也十分简单,因此在简化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的研究中,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目前已经有很多利用电化学手段来进行免疫检测的报道。例如,在最常见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体系中,就有报道利用底物TMB在酶催化反应后的电化学活性的变化通过电化学方波法来进行检测。也有些报道是利用铁氰化钾等电子传递剂来进行电化学酶联免疫检测。电化学检测有很多种模式,在这之中,特别是溶液阻抗测量,不受电极表面各种情况的影响,十分稳定。
在免疫反应中,利用溶液阻抗进行测量,其主要缺点是检测灵敏度较差。免疫反应只是在电极表面发生,也只能引起这附近溶液阻抗的变化,而实际所测试的是两电极间所有溶液的阻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测量多种成分、测量灵敏度高的免疫检测方法和装置。
一种免疫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阵列,该阵列包括至少两对微电极;
在所述阵列表面具有与被测成分对应的一抗抗体;
将被测物和微磁球加至所述阵列的表面并进行反应,所述微磁球上具有与一抗抗体对应的二抗抗体;
对所述阵列表面进行洗板处理;
向所述阵列表面加缓冲液,测量所述微电极之间的参数,通过分析所述参数,从而得到被测物中被测成分的含量。
作为优选,相邻微电极的间距为1-1000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微磁球的直径为微米或纳米量级。
进一步,在所述微磁球加至阵列表面后,利用微磁球与其它元件间的力而使微磁球富集在阵列表面。
进一步,在洗板后,利用微磁球与其它元件间的力而吸走未反应的磁球。
作为优选,所述元件为磁铁。
进一步,所述阵列固定相同或不同的一抗抗体。
进一步,所述被测物和磁球是同时加至阵列的表面。
进一步,先将被测物加至阵列的表面,再将磁球加至阵列的表面。
作为优选,采用磷酸缓冲液。
作为优选,所述参数为阻抗。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这样一种免疫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阵列,该阵列包括至少两对微电极;
与被测成分对应的一抗抗体;
微磁球,所述微磁球上具有与一抗抗体对应的二抗抗体;
用于对所述阵列表面进行洗板处理的模块;
缓冲液;
用于测量所述微电极之间的参数的测量模块;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参数而得到被测物中被测成分的含量。
作为优选,相邻微电极的间距为1-1000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微磁球的大小为微米或纳米量级。
进一步,所述免疫检测装置还包括磁铁。
更进一步,所述微电极设置在阵列的正面,磁铁设置在阵列的背面。
所述抗体是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液采用磷酸。
作为优选,所述参数为阻抗。
本发明所采用的阵列由多个呈方形或矩形排列的电极组成,其相邻电极的间距在1微米至1000微米。通过外接的信号检测电路,每个电极可以和相邻的电极配合组成一个电化学电池,也可以和其他电极配合组成一个电化学电池,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配置,达到最大的检测灵敏度。
本发明总的技术构思为:在进行免疫测量前,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在各个阵列表面固定上一抗抗体。针对被测溶液中的具体情况,电极阵列的不同区域可以固定上相同的抗体,也可以固定上不同的抗体。同时,将和所使用一抗抗体相对应的二抗抗体固定在微磁球上,所用微磁球的直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纳米直至微米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8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