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的电加热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9804.9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6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传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法诺斯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1/12 | 分类号: | F24H1/12;F24H9/18;F24H9/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酸碱 腐蚀性 水体 加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电加热技术在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加热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电热膜管作为一种新型电加热器件,具有水电分离的性能和高电热转换性能,在民用方面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电热膜管通常使用的是石英玻璃管制作的,具有耐腐蚀性。
目前,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的加热能源主要燃煤和电力。燃煤的使用,与我国环保政策相违背,制约节能减排的政策实施。在电力加热方面,主要是在石英管或陶瓷管内安装发热丝对水体加热,具有易破碎和漏电危害,而且电热转化率低于90%,同样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为了有效满足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加热需求,解决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的加热的难题,根据以上电热膜管的特性,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方法,其技术方案为:使用电热膜管作为电加热器,将低温酸硷腐蚀性液体引出缸体外,经过电热膜管加热后送回缸体中,据此不断循环加热,达到对酸硷腐蚀性水体的加热目的。循环加热过程中,利用热水向上流动的特点,电热膜管内低温水不断进入,高温水不断排出,不需要循环水泵进行混水,具有更低的生产制造成本。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套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电热膜加热器、电力温度控制系统和循环水管道。
电热膜加热器有防水密封箱体、电热膜管和连接件组成。防水密封箱体为一留有电源线接线盒,电热膜管安装在该箱体内,通过连接件把电热膜管和循环水管道连接起来。电热膜管根据需要加热的水体量的多少,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两根以上的管的集合体。其加热功率也根据水体量的多少进行设计。
电力温度控制系统有温控器、温度显示器、温度设定器、继电器、电源开关、红绿电源指示灯等组成。其控制过程为:首先在温度设定器上设定需要控制的温度限量度数,温控器的热感应探头探知水体温度,并将热电信号传回,并在温度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当温度低于需要控制的温度,温控器指挥继电器电力接通,红灯显示,电热膜加热器开始工作,当温度加热到需要的温度时,通过温控器的控制,继电器断开,绿灯显示,电热膜加热器停止工作。据此达到温控作用,起到节能作用。
循环水管道使用耐酸硷的塑胶管材,由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组成,它们分别与电热膜加热器的进出水管口相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管道。具体设计可以根据生产缸体的形状来安装。
一般水体的加热在100℃以下,电热膜加热器的功率和电力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根据生产要求配套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整个加热管道均为耐酸硷的塑胶和玻璃材料,满足了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特征是:一、水电分离电加热。二、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系统示意图;
附图2为电热膜加热器与循环水管道结构示意图,其中,2-1为正视图,2-2为侧视图;
在两附图中,1为热感应探头,2为电力温度控制箱,3为电热膜加热器,4为温度显示器,5为温度设定器,6为出水管道,7为进水管道,8为连接件,9为接线盒,10为电热膜管,11为防水密封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的工业酸碱腐蚀性水体电加热系统示意图的设计,首先在电力温度控制箱2中的温度设定器5上设定好需要控制的温度限量度数,温控器的热感应探头1探知水体温度,并将热电信号传回,并在温度显示器4上显示出来,当温度低于需要控制的温度,温控器指挥继电器电力接通,红色电源指示灯显示,电热膜加热器3开始工作,当温度加热到需要的温度时,通过温控器的控制,继电器断开,绿灯显示,电热膜加热器3停止工作。据此达到温控作用,起到节能作用。
在图2中,电热膜加热器3的外壳为一有电源线接线盒9的防水密封箱体11,电热膜管10安装在该箱体内,通过连接件8把电热膜管10和循环水管道连接起来。循环水管道的进水管道7和出水管道6分别与电热膜加热器的进出水管口相连接,形成一个循环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法诺斯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法诺斯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98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