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型马达的强化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48998.0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许仕欣;简士翔;吴朝宗;阳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强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马达的强化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肋结构与定子锁固装置的轴向磁通薄型马达,减少定子重量,使马达轻量化,还能增强马达外壳强度,使其不易变形;同时,再利用锁固装置,将定子牢固于外壳,以抵抗转子内永久磁铁的正向磁吸力,解决马达运转时定转子吸附于一起的情形发生,使马达达到薄形化及强化结构的目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脚踏车)车轮马达,为装置于轮毂的「轮内马达」设计,其轮圈钢丝必须每一根都锁固于轮毂上,安装过程非常耗时;再者,由于各厂牌自行车的轮圈并无统一产品规格,若要改装该型式的电动马达,就需重新设计轮圈架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轴向磁通薄型马达,可以侧挂方式装设于自行车上,因此适用于任何自行车的轮圈。
再者,现有技术的薄型马达大部分应用于电子产品,其马达仅需要小功率即能驱动,若要将该技术应用于车辆上,会有电流过小导致扭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现有车用的轴向磁通马达虽然扭力足够驱动车辆,却因机构设计问题,会导致马达体积过大,结构变得厚重的缺点。因此,本发明提出轴向磁通结构的薄型马达,可达到马达轻薄化且提供足够扭力来驱动车辆。
现有第一件专利为中国台湾专利I303122,主要技术为提供一般电子产品的超薄型马达结构,由此提高马达的组装性与量产性,解决了传统径向气隙马达因堆叠导磁材料阻碍马达体积薄化设计的问题。
现有第二件专利为中国台湾专利I260595,主要技术为在马达内部机构设计成一种低摇摆且易薄化的主轴马达结构,用以解决传统马达运转时无法达到平顺的缺失,以及马达无法薄化的缺点。
现有第三件专利为中国台湾专利M361170,主要技术为提出一种轴向磁通马达的吊扇机构,改善现有径向马达的复杂结构、效率较低的缺点,由于轴向马达为扁平状,轴向马达适合作薄形化设计,且磁通面积大,驱动效率也较径向马达吊扇来的高,但是该现有技术与本案相较后,为不同应用领域。
现有第四件专利为中国台湾专利I318036,主要技术为在肋结构用于马达机构方面,设计马达基座散热壳体,使高功率马达的发热元件所散发的高温通过固定板传导至基座、肋片以及框体,防止积热,肋片除了散热之外也有固定其内部元件的功能,但其应用领域非为使马达达到薄形化及强化结构的目的。
现有第五件专利为中国台湾专利529859,主要技术为提出外转式马达的冷却装置,肋片装置于转子上,马达运转时,肋片装置会产生气流使定子内各部位机构温度平均分布,同时马达内部设计流体通道以达散热之效,但其应用领域也非为使马达达到薄形化及强化结构的目的。
现有第六件专利为美国专利US 7679260 B2,主要技术为针对轴向马达设计两片定子及一片转子的结构,转子内含有肋,用于固定磁铁以及增强转子结构,以减少马达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以及噪音,但其应用领域也非为使马达达到薄形化的目的。
现有第七件专利为美国专利US 7256524 B2,主要技术为提供一种具有两片定子、两片转子及两个输出轴的马达,并设有水套机构供马达冷却散热,其中两输出轴可分别提供不同的转速独立转动,但是该现有技术与本案相较后,为不同应用领域。
现有第八件专利为美国专利US 7170212 B2,主要技术为设计轴向磁通马达,具有两片转子、一片定子及上/下定子盘分别排列两层不同排列方向的环状线圈,来组成三相马达,但其应用领域也非为使马达达到薄形化及强化结构的目的。
在前述国内、外专利中,在薄型马达设计方面,由于其线圈为微纳米尺寸,只能适用于一般电子产品的小功率马达,无法承受一般马达所需的电流负载。一般用途的轴向磁通马达结构,能够提供的扭力却有限,无法驱动车辆。若要提供足够扭力驱动车辆的马达,却因机构设计问题,会造成体积过大,结构厚重等缺点。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设计足以驱动车辆的轴向磁通薄型马达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