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龙6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48518.0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庄晓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晓曦 |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51/06;C08K9/10;C08K7/14;C08K3/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T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良表面增强增韧尼龙6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T材料是工程塑料中应用最普遍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电器和家电等行业。尼龙6T树脂经玻璃纤维增强改性后,能显著提高其强度、刚性和韧性。增韧增强尼龙6T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低温韧性,可以应用于电动工具、办公家具、滑雪鞋、自行车轮毂、以及其他运动器材等。由于外观使用的要求,这些制品往往需要具有光滑的表面,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另外,普遍存在容易热氧老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量产,良表面增强增韧,抗热氧老化性好的尼龙6T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制备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尼龙6T复合材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尼龙6T 27~88%;
弹性体增韧剂 2~15%;
玻璃纤维 5~60%;
三氧化二铁 3~9%;
助剂 0.5~5%。
在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中,所述弹性体增韧剂优选为马来酸酐接枝接枝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在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中,所述的玻璃纤维优选为相容剂包覆处理的短切玻璃纤维;所述短纤玻璃纤维为无碱玻璃,玻璃纤维的直径优选为6~17微米。
在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中,所述相容剂优选为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辛烯共聚物。
在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中,所述助剂为润滑剂、抗氧剂、耐候剂、成核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润滑剂的加入可以在制品和模具制件形成润滑层,既改善脱模性也提高了制件表面;成核剂的加入可以细化树脂基体的晶粒,提高树脂基体与玻璃纤维表面的结合力;抗氧剂和耐候剂的加入可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降低材料的降解老化,保持制件的良好表面。
上述尼龙6T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熔融共混挤出工艺生产,即采用有一个侧向喂料口的挤出机,从主喂料口加入尼龙6T树脂、弹性体增韧剂和其它添加剂,侧喂料口加入短切玻璃纤维;熔融共混后,经冷却、风干和造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过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包覆处理的玻璃纤维可以与尼龙6T发生反应(尼龙6T是所有尼龙中结合效果最佳的),增加树脂在玻璃纤维的表面的包覆,并提高提高了玻纤表面和尼龙基体的结合能力以及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在限定的比例范围内具有最佳的结合效果;
(2)由于玻璃纤维和尼龙6T的结合能力强,在成型过程中玻璃纤维向表面迁移的机会减小,从而得到光滑的表面;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量产。
(3)三氧化二铁可以有效吸附尼龙6T体系的酸性物质,从而有利于提高体系的抗热氧老化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下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从主喂料口加入58.7%尼龙6T树脂、3%三氧化二铁、7.5%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0.5%酚类抗氧剂和0.3长链羧酸盐类,从侧喂料口加入30%经包覆处理的短切玻璃纤维。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后经冷却、风干、切粒成粒料。将粒料注塑成标准力学测试样条和色板进行测试。
实施例2
从主喂料口加入60.7%尼龙6T树脂、6%三氧化二铁、7.5%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0.5%酚类抗氧剂和0.3%长链羧酸盐类,从侧喂料口加入25%经包覆处理的短切玻璃纤维。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后经冷却、风干、切粒成粒料。将粒料注塑成标准力学测试样条和色板进行测试。
实施例3
从主喂料口加入48.2%尼龙6T树脂、9%三氧化二铁、12%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0.5%酚类抗氧剂和0.3%长链羧酸盐类,从侧喂料口加入30%经包覆处理的短切玻璃纤维。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后经冷却、风干、切粒成粒料。将粒料注塑成标准力学测试样条和色板进行测试。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晓曦,未经庄晓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棕色染料固色剂及其染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阴离子型热增粘水溶性聚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