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及其二次式信号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8510.4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许源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50 | 分类号: | B62M6/50;G01L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中轴 力矩 系统 及其 二次 信号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所受力矩的感测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及其二次式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助力车,又称为电助力自行车,是以电力辅助人力以提供给自行车行进所需的动能,因此,该自行车会具有一力矩感测系统,利用一应变计感测该自行车所受的力矩,以供一控制器判断骑乘者所提供的动力是否足够。有些电助力自行车将应变计设于车体上,以便将感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但通过车体所受的力矩却无法准确地推算出骑乘者提供给自行车的动力。另外,有些电助力自行车是将应变计设于由踏板及曲柄直接带动旋转的中轴上,再通过一设于车体上的传感器将该应变计所发出的感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器;如此一来,通过该应变计所发出的感测信号即可准确地推算出骑乘者提供的动力,然而,由于该应变计随中轴转动,且与该传感器具有相当的距离,因此该感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衰减或遗失的问题发生,造成该控制器仍无法准确地推算出骑乘者提供的动力。
换言之,现有自行车的力矩感测系统仍有其不足之处,而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及其二次式信号传输方法,可准确地感测骑乘者提供给自行车的力矩。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包含有:一力矩传感器,设于自行车中轴;一无线信号发射器,与中轴相对固定并与该力矩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以接收该力矩传感器所发出的感测信号,再以非接触方式发送该感测信号;以及一无线信号接收器,设于固定的该自行车车体的一邻近中轴的位置,用以接收该无线信号发射器所发送的感测信号,再将该感测信号传送出去。通过此,该力矩传感器所发出的感测信号可依序经由该无线信号发射器及无线信号接收器传送至一控制器,且传送过程中该感测信号不易衰减或遗失,因此,该力矩感测系统可准确地感测骑乘者提供给自行车的力矩,以供该控制器进行判断。
本发明更提供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二次式信号传输方法,其步骤包含有:a)可动的无线信号发射器以非接触传输方式将该力矩传感器的感测信号传送至固定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以及b)该无线信号接收器以接触传输方式或非接触传输方式将该感测信号传送至一固定的控制器。
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设有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的自行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装设于该自行车的中轴及五通管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3为一示意图,系显示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的电性连接关系。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力矩感测系统10 传输电缆12
自行车20 中轴22
五通管24 曲柄25
踏板26 轴承27
容置空间28
第一支架31 第二支架32
无线信号发射器42 无线信号接收器44
信号调解单元442
稳压放大调制电路50 整流稳压单元52
信号放大单元54 信号调制单元56
旋转变压器60 第一构件61
第二构件62
力矩传感器70
电源装置82 控制器84
助力马达86
转速传感器90 磁环92
电子感知件9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随附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
图1为设有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的自行车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装设于该自行车的中轴及五通管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3为一示意图,显示本发明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中轴的力矩感测系统的电性连接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5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