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8336.3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童晓兵;沈良;陈瑾;龚玉萍;高瞻;崔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选择 多码道 混合 arq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传输技术,特别是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
背景技术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是一种结合了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两者优点的差错控制技术,特别适合在时变信道中的数据传输。多码道技术利用各个道码之间的正交性,在同一时刻利用多个码道发送多个信息比特,这种技术特别适合高速数据业务的发展,因此基于多码道以及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多码道的混合ARQ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现有的文献中所研究的基于多码道的混合ARQ技术都是当所有码道的数据都传输正确时才接收数据,也就是说多个码道中只要有一个码道的数据发生错误,就需要重传所有码道的数据,当信道条件不好的时候,这种方法的效率是很低的,因为当信道不好时,所有码道同时正确的概率较小,在很多时候时一部分码道的数据正确而另一部分码道的数据错误,在重传的时候就浪费了系统的资源,同时传输效率也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为了克服传统多码道混合ARQ方法中效率较低的缺点,从而能够在时变信道实现高效快速的数据传输。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
第二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如果某码道传输正确,则选择一个新的数据包来进行发送,如果某码道上一帧传输的数据错误,则重传该数据包,首次发送的时候假设每个码道的接收都是正确的,即首次是选择N个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第三步: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着进行多码道的扩频,然后将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相加,最后加扰并存储在发送端的缓存器里;如果需要重传某数据包,则到相应的缓存器内取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
第四步: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如果校验和等于0,则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校验和不等于0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错误的;
第五步: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由于该方法仅仅传输那些有错码道中的数据,因此提高了系统的吞吐效率。(2)有效的降低了系统的重传次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混合ARQ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平均传输次数的理论曲线。
图3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的理论曲线。
图4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比较(码道数=2)。
图5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吞吐量比较(码道数=6)。
图6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的平均传输次数的性能比较(码道数=2)。
图7是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和传统的多码道HARQ平均传输次数的性能比较(码道数=6)。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发明基于选择重传的多码道HARQ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打包,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就是一个码道所发送的比特数目。
第二步: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各个码道接收的情况来选择发送的数据包。如果某码道传输正确,则选择一个新的数据包来进行发送,如果某码道上一帧传输的数据错误,则重传该数据包。首次发送的时候假设每个码道的接收都是正确的,即首次是选择N个新的数据包进行发送。
第三步:对于新的数据包首先进行循环冗余检验编码、纠错编码和调制,接着进行多码道的扩频,然后将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相加,最后加扰并存储在发送端的缓存器里。如果需要重传某数据包,则只需要到相应的缓存器内取出该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就可以了。
第四步:接收端对于收到的数据首先进行去扰、多码道解扩,多码道解扩之后对各个码道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和校验。如果校验和等于0,则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正确的,如果校验和不等于0表明该码道的数据是错误的。
第五步:接收端通过反向信道将各个码道的接收情况告诉发送端。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8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