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7567.2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莫皓然;薛达伟;张英伦;黄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9/00 | 分类号: | B41J29/00;B41J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打印 装置 携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携带装置,尤指一种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大幅进步,现今办公室中所有的事务工作几乎都与事务机息息相关,例如:复印机及打印机等,事务机由于具有操作容易且可打印于多种喷墨媒体等优点,广受消费大众欢迎,因此事务机可说是办公室不可或缺的信息设备,通常,一般事务机的运作方式为接收到指令启动之后,利用导纸机构将纸张依序送入事务机内部的一预定位置,待进行完影印、传真或是扫描等工作后,送纸机构会将已处理完毕的纸张传送至事务机出纸盘的堆纸槽上。
随着行动通讯的发展,很多工作都可随时随地于可携式的行动通讯装置,例如:手机或笔记型电脑,上进行处理;或是相机、电子书或其他图像储存装置,需要随时随地的打印。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一般事务机,无论是家用或商务用其体积通常很大,且运作时必须连接市电电源,以及一般事务机又须与电脑系统之间借由传输线来传送工作指令以及打印资料信号等,并无法随身携带使用,而造成行动通讯装置的使用者如果要进行影印、传真或是扫描等工作时都必须要回到办公室并借由传输线连接至电脑才能进行,因此,目前的有线且体积庞大的事务机在使用上相当不便,且无法符合需求。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体积小且便于携带的可携式打印装置应运而生,这种体积小、便于携带的可携式打印装置虽符合行动处理的便利性,但于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在携带上如以双手捧持的方式携带,则易造成携带上的不便,且由于可携式打印装置内部具有墨匣摆放方向的限制,故其更需维持水平置放,以避免倒置而产生漏墨等情形。为了随时随地皆可进行扫描、传真、打印等事务处理,更应进一步研发相关的携带装置,使得可携式打印装置可于行进间平稳设置,且当其进行扫描、传真、打印等事务时亦可对该可携式打印装置进行充电作业。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使得可携式打印装置可便于携带、可于携带时平稳地设置,且在进行扫描、传真、打印等事务时亦能同时进行充电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以解决可携式打印装置携带不便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至少包含:本体,具有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可携式打印装置;盖体,对应覆盖于本体上;以及第一连接端口,设置于容置空间中,用以与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插座对应连接;其中,可携式打印装置透过插座与第一连接端口对应连接,并透过盖体与本体的紧密扣合,以使可携式打印装置设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中。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又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至少包含:本体,具有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可携式打印装置;盖体,对应覆盖于本体上;横向定位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以及纵向定位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借以透过盖体与本体的紧密扣合,以及横向定位组件及纵向定位组件的横向定位及纵向定位,而使可携式打印装置设置于本体的容置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A: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B:其为图1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的侧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A: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其为图2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C:其为图2A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3A:其为图2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设置于图1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3B:其为图2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与图1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C:其为图2A所示的可携式打印装置收纳于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B:其为图4A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可携式打印装置的携带装置:1
本体:10 上表面:100、110、210
容置空间:101 底面:102
侧框:103、111 容置槽:104
隔板:105 第一开口:106
第二开口:107 第三开口:108
盖体:11 握把结构:11a
第一扣合部:11b、11c、11d
侧面:112、113、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75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打印装置的车用固定装置
- 下一篇:离心浇铸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