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806.2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悦;陈启民;杨贵波;乔文涛;王金忠;邵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7/01 | 分类号: | C12N7/01;A01K67/027;A61K49/00;C12R1/93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胡安朋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合 免疫 缺陷 病毒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以引入外来基因材料修饰的病毒,具体地说是一种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2007年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中国艾滋病感染者达到70万。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是HIV-1 B’/C重组亚型,主要分布于吸毒者较多的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和西北地区,并随新疆流动人口传至华东和华南。
HIV-1病毒发现之后的20多年以来,各国研究者对HIV-1的基因组结构、生物功能、与宿主的相互关系、药物治疗和疫苗研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AIDS治疗药物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延长了感染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但是HIV-1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并没有彻底清除。此外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耐药性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的手段。自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艾滋病病毒以来,各国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了一百多次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但绝大部分都没有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效果。与此同时,杀微生物制剂等预防性生物制品的研发也开始起步。
人类已经研制成功的疫苗绝大多数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供进行攻毒和免疫保护测试,以迅速评价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真正模拟HIV-1自然感染过程的动物模型的缺乏已经成为疫苗和药物等生物制剂研发最大的瓶颈之一。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与HIV-1同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它可以从不同种的猴体内分离得到。猴被某些种类的SIV感染后,会产生类似于AIDS的症状。研究者曾经认为SIV/恒河猴动物模型是研究HIV-1致病和预防机制的“黄金标准”。但是,由于SIV与HIV-1之间存在抗原性差异,使用这个模型具有很大局限性。另外,HIV-1/黑猩猩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性和疫苗研究中曾经使用,但黑猩猩作为濒危物种且价格昂贵,不能大量使用。同时,HIV-1病毒在黑猩猩体内复制的载量水平很低且较难致病,显然不能满足对HIV疫苗评价的要求。
SHIV(Chimeric simian/human immunodeficency virus),即SIV/HIV嵌合病毒,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置换SIV和HIV-1的相应基因而构建出来的人造病毒。大部分SHIV病毒是以猴缺陷病毒SIV作为骨架,将其中env,tat和rev基因由人缺陷病毒I 型HIV-1的相应基因片断所替换。SHIV病毒可以有效感染恒河猴等灵长类动物,并且传代后得到的致病性SHIV可以在短时间内诱导感染的动物发生AIDS疾病。SHIV感染恒河猴的体内动物模型在研究HIV-1包膜蛋白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以及针对含HIV-1包膜蛋白艾滋病疫苗免疫评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HIV-1抗病毒药物和微生物杀菌剂药效学评价等研究方面也是很好的工具。
90年代初期,日本京都大学的Shibata R等人首次构建出以SIVmac239为亲本的嵌合病毒SIVAGM/HIV-1,可以在人和猴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有效复制,并能诱导猴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这一模型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各国科学工作者相继构建出一系列携带HIV-1不同亚型和不同毒株包膜蛋白基因的SHIV。目前构建的SHIV主要利用的包膜蛋白基因来源于B亚型HIV-1毒株。其中,以SIVmac239基因为框架重组入流行于欧美B亚型HIV-1的tat,rev,env等基因构建的B亚型SHIV感染性克隆以及在印度恒河猴体内传代得到的致病性强毒株种类最多,已经被艾滋病疫苗研究机构广泛应用。绝大部分表现为CXCR4/CCR5双嗜性的晚期病毒特点。最具有代表性的是SHIV-89.6P和SHIV-KU1这两个毒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南开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水同轴的激光冲击强化头
- 下一篇:一种短程反硝化脱氮菌株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