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和粘合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6629.8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荒井隆行;又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C09J11/06;C09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合剂 组合 粘合 | ||
1.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成分A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作为成分B的抗静电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分B抗静电剂是阳离子种为钾的含氟磺酰亚胺盐,同时,将其含量设定为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为0.05~15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含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部分、来源于含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结构部分和来源于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结构部分,相对于共聚时的单体成分的总量,含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混合比例为0.1~20重量%范围内的值,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混合比例为0或大于0且小于等于6重量%范围内的值,同时,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C的交联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成分C交联剂的含量设定为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为0.01~10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C交联剂含有异氰酸酯系交联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包含:
第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其含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部分和来源于含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结构部分,相对于共聚时的单体成分的总量,含羟基的乙烯基单体的混合比例为1~20重量%范围内的值;和
第2(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其含有来源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部分和来源于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结构部分;
将所述第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羟基量设为H1、所述第2(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羧基量设为C1时,将以C1/H1表示的当量比设定为0.01~1.0范围内的值,同时,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D的光固化成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将以所述第1(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第2(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表示的配比设定为99/1~60/40范围内的值,该配比以重量为基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所含有的所述第2(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相对于聚合该第2(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时的单体成分的总量,将含羧基的乙烯基单体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30重量%范围内的值。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分D光固化成分为具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成分D光固化成分的含量设定为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为1~25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成分B抗静电剂的阳离子种为钾的含氟磺酰亚胺盐是双(氟磺酰)亚胺钾或双(全氟烷基磺酰)亚胺钾。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所述成分B抗静电剂的分散助剂,同时,该分散助剂为烷撑二醇二烷基醚。
12.一种粘合剂,其特征在于,其是经过包含下述工序(1)~(3)的工序形成的,
(1)准备粘合剂组合物的工序,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作为成分A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作为成分B的抗静电剂,所述成分B抗静电剂是阳离子种为钾的含氟磺酰亚胺盐,同时,其含量相对于100重量份所述成分A(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为0.05~15重量份范围内的值;
(2)对剥离膜涂布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层的工序;
(3)使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层固化,制成粘合剂层的工序。
13.一种粘合片材,其在基材上具有含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粘合剂的粘合剂层而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光学膜基材,同时,在该光学膜基材的至少一面具有所述粘合剂层。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合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剥离膜,同时,对所述粘合剂层的与该剥离膜相反的面层积其他剥离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662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渗氮炉排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循环脱气炉下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