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顶出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4110.6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出机构,具体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在生产塑胶产品时,特殊产品结构需要二次顶出或多次顶出。
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现有二次顶出机构的示意图。现有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顶出板10,该第一顶出板10设有第一上顶出板11及第一下顶出板12;
第二顶出板20,该第二顶出板20设有第二上顶出板21及第二下顶出板22;
开闭器30,其包括尼龙套31及锥形螺丝32,该锥形螺丝32设于上述第二顶出板20中,该尼龙套31设于上述第一顶出板10中。
模具开模后,第一顶出板10及第二顶出板20向上顶出运动,上述开闭器30实现第一次顶出,但开闭器30因其材质为尼龙,其耐磨损性和耐热性差,且锁模力较小,所以开闭器30容易失效,无法使模具完成预订的顶出运动。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不会失效且能保证模具的顶出顺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该二次顶出机构不会失效且能保证模具的顶出顺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顶出板,其设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上,该第一顶出板设有第一上顶出板及第一下顶出板;
第二顶出板,其设于上述第一顶出板上,该第二顶出板设有第二上顶出板及第二下顶出板;
模脚,其设于模具的下固定板上,该模脚设有一凹槽;
摆杆,其以旋转的方式设于上述第一顶出板及第二顶出板中,且该摆杆伸出第二顶出板的部分设于上述凹槽中。
另外,该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一旋转轴,上述摆杆以该旋转轴为旋转轴心。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通过摆杆旋转实现二次顶出,不会失效且能保证模具的顶出顺序。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二次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合模状态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一次顶出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二次顶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所示,其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合模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其应用于模具中,该二次顶出机构包括:
第一顶出板100,其设于模具的下固定板600上,该第一顶出板100设有第一上顶出板110及第一下顶出板120;
第二顶出板200,其设于上述第一顶出板100上,该第二顶出板200设有第二上顶出板210及第二下顶出板220;
模脚300,其通过螺丝固定于模具的下固定板600上,该模脚300设有一凹槽310;
摆杆400,其一端设于第一顶出板100中,另一端设于第二顶出板200中,且该摆杆以旋转的方式设于第一顶出板100及第二顶出板200中,该摆杆400伸出第二顶出板200的部分设于上述凹槽310中,于本实施例中,该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一旋转轴410,该摆杆400以该旋转轴410为旋转轴心,该旋转轴410从该摆杆400中穿过。
于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示,其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一次顶出示意图,模具开模后,上述第一顶出板100及第二顶出板200在模具机台顶杆500的作用下向上同时顶出运动,摆杆400与第一顶出板100一起向上运动,直至运动至摆杆400与上述凹槽310相接触,第一次顶出完成;
请参阅图4所示,其绘示本发明二次顶出机构的第二次顶出示意图,第一次顶出完成后,模具机台顶杆500继续推动第一顶出板100向上顶出运动,由于摆杆400的一端被凹槽310阻挡,摆杆400不再向上运动,在第一顶出板100及凹槽310的作用下,摆杆400以上述旋转轴410为旋转轴心旋转,摆杆400旋转后将第一顶出板100及第二顶出板200分离,加速顶出,第一顶出板100及第二顶出板200继续顶出,直至将产品完全顶出后,第二次顶出完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二次顶出机构不会失效且能保证模具的顶出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4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