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r12MoV轧辊的淬火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42100.9 | 申请日: | 2010-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原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冶金工具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38 | 分类号: | C21D9/38;C21D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41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r sub 12 mov 轧辊 淬火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材料进行等温淬火的热处理工艺,尤其是对Cr12MoV轧辊的淬火工艺。
背景技术
国内轧辊制造,采用常规马氏体淬、回火热处理工艺。由于马氏体组织硬且脆,热处理加热过程中,轧辊表面氧化脱碳,淬火后形成表面拉应力,在工序间运输碰撞经常发生轧辊开裂,磨加工时易形成磨削裂纹;其次,轧辊在使用过程中,承受冲击载荷大、工作条件恶劣,有相当一部分轧辊开裂和挡边断裂;再者,马氏体淬火工件变形大、废品率高及磨加工留量大,给轧辊生产造成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设计了一种Cr12MoV轧辊的淬火工艺,使用该工艺处理后的轧辊具有高的韧性和长的疲劳寿命,尤其是在重载和冲击下工作,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和运转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Cr12MoV轧辊的淬火工艺是淬火加热温度为650℃,以工件有效壁厚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2分钟,累计时间,再加热至1020℃,以工件有效壁厚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1分钟,累计时间,工件放入300℃的50%KNO3+NaNo2硝盐溶液中等温,等温时间2小时取出,工件在180℃回火三次,时间以工件有效厚度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10分钟,累计时间。
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硝盐淬火,保证了Cr12MoV轧辊的硬度,增加了使用中的耐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Cr12MoV轧辊的淬火工艺图:淬火加热温度为650℃,以工件有效壁厚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2分钟,累计时间,假定工件有效厚度为10mm,则在650℃的温度下保温20分钟,再加热至1020℃,以工件有效壁厚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1分钟,累计时间,则在1020℃的温度下保温10分钟,工件放入300℃的50%KNO3+NaNo2硝盐溶液中等温,等温时间2小时取出,工件在180℃回火三次,时间以工件有效厚度为基准,每毫米厚保温10分钟,累计时间。淬火后其组织具有很高的强韧性、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冲击韧性比常规马氏体淬、回火后提高65%。并且3次回火改善了工件碎裂的问题,因此,经等温淬火处理的Cr12MoV能提高耐冲击载荷能力和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轧辊寿命及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冶金工具厂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冶金工具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2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字体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硬盘状态指示灯控制系统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