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滋水调经脐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1342.6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穆怀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怀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K9/00;A61P1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传统疗法脐贴,特别是一种具有滋水调经,补肾固本,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效果的脐贴。
背景技术:
脐疗法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便以开始应用。现代医学认为:肚脐表皮角质层较人体其他部位最薄,屏障功能最低,药物最易穿透弥散,有利于药物吸收。药物经脐给药,采用封闭式外敷法,脐窝中填药后,外用辅料贴封,药物中易挥发成份不易散失,汗腺分泌的潮湿之气也不易消散从而可浸润药物,促进药物吸收。药物经脐吸收后,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的药量非常少,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且不受消化道生理、病理状态和进食情况的影响。其特点:1、疗效显著作用迅速。2、适用广泛,患者易于接受,特别对畏药苦难咽者以及对药物入胃呕吐不能存纳者适用。3、安全可靠且简单易行,除少数皮肤过敏外,一般无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滋水调经,补肾固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效果的脐贴。
本发明的产品的组份及各组份用量重量份比为:
藏雪莲 5g
红景天 10g
肉苁蓉 10g
锁阳 9g
佛手参 12g
藏茵陈 6g
全当归 15g
炙黄芪 10g
小茴香 6g
荔枝核 10g
川栋子 9g
元胡 9g
藏红花 1g
苍术 6g
川芎 10g
百花蛇舌草 12g
以上各组份原料及药性、功效在《中国药典》和《中药大辞典》上均有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将上述组分磨成粉末状,每次取4-6g用米醋调成糊状,再用药艾将其炙干即可,或将调好药糊的用纱布包好直接敷于脐部用防敏胶布固定6小时后揭下。
本发明所述的脐贴具有治疗以下病症的作用:
1、肾阳不足:手足不温、腰膝酸软无力、性功能下降、不孕;
2、月经不调:量少、色暗、不规律、痛经;
3、慢性盆腔炎,炎性包块,子宫内膜异位;
4、面部色斑、毛孔粗大。
具体实施方式:
取藏雪莲5g,红景天10g,肉苁蓉10g,锁阳9g,佛手参12g,藏茵陈6g,全当归15g,炙黄芪10g,小茴香6g,荔枝核10g,川栋子9g,元胡9g,藏红花1g,苍术6g,川芎10g,百花蛇舌草12g。将这些药材磨成200目的粉状,并混合均匀。取5g混合的药材粉末,用适量米醋调成糊状,再用药艾将其炙干即可,或者将调好药糊的用纱布包好直接敷于脐部用防敏胶布固定6小时后揭下。
这里使用药艾炙干是指将糊状物置于药艾之下,利用药艾的热力将药糊烤干。
痛经的病人在月经到来前2日开始将该药包贴于肚脐,十日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即见效,三个疗程即可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怀玲,未经穆怀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1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膏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