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泵及其泵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41118.7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2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光;刘云;高杨;何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鹏;逯长明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泵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送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
背景技术
混凝土泵是一种在建筑工地上将混凝土从混凝土泵所在位置输送到建筑工程所需位置的一种设备。泵送系统是混凝土泵的核心部件,它是通过油缸的推拉交替动作,把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混凝土克服管道阻力输送到浇注部位。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的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泵送系统的主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所述泵送系统包括主油缸1′、输送缸2′、水箱3′、砼活塞4′、拉杆5′、料斗、S管阀、换向装置及搅拌装置等部件(其中料斗、S管阀、换向装置及搅拌装置图1中未示出),砼活塞4′与主油缸1′的活塞杆连接,在主油缸1′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一个砼活塞4′在输送缸2′中前进,另一砼活塞4′在输送缸2′中后退;同时两个输送缸2′的出口分别与料斗和S管阀连通,且S管阀与出料口连通;泵送混凝土料时,在主油缸1′作用下,一个砼活塞4′前进,从而将输送缸2′中的混凝土推入S管阀泵出,另一个砼活塞4′后退,从而将料斗内的混凝土吸入输送缸2′中。当完成上述一个泵送周期时,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两个主油缸1′换向,即上一个周期中后退的砼活塞4′前进,前进的砼活塞4′后退;同时在摆动油缸的作用下两个输送缸2′交换连通方式,即上一个周期中,与S管阀连通的输送缸2′改为与料斗连通,与料斗连通的输送缸2′改为与S管阀,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泵送。
目前,所述泵送系统的输送缸2′、水箱3′及料斗通常通过拉杆5′连接,并依靠拉杆5′将三者连成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拉杆5′ 的一端与料斗的后墙板相固定连接(图中未示出),另一端穿过水箱3′,并用拉杆螺母7′紧固于水箱3′的一个立板上。请参考图2,主油缸1′的外部设有主油缸端盖6′,且该端盖6′与水箱3′的立板贴合的端面上设有安装孔6′1,通过螺栓穿过立板进而拧紧于安装孔6′1中,从而实现了水箱3′与主油缸1′之间的固定连接。
然而,上述主油缸1′与水箱3′的连接结构仅适用于普通压力或一般高压混凝土泵的泵送系统,对于超高压力混凝土泵(如出口压力大于35MPa),由于其压力之高、结构之庞大,主油缸1′与水箱3′如若还采用现有的连接结构,会出现以下技术问题:
在超高压混凝土泵中,由于泵送压力提高,为保证强度及工作可靠性,固定主油缸1′与水箱3′的连接螺栓的直径尺寸需要加大,同时预紧力矩加大,但受到水箱3′内部空间的限制,连接螺栓的直径尺寸增加有限;此外,处于水箱3′底部的连接螺栓,由于没有足够的扳手空间,螺栓的预紧力矩无法保证。由于螺栓的直径尺寸增加有限,并且无法保证位于水箱3′底部的螺栓的预紧力矩,使得主油缸1′与水箱3′连接结构不可靠、松散,因而在超高压混凝土泵泵送混凝土时,主油缸1′与水箱3′接合面将出现漏水、开合等故障,进而导致整个泵送系统不稳定,无法打高压,达不到超高压泵的性能。
有鉴于此,如何对主油缸1′与水箱3′的连接结构作出改进,从而提高其连接强度,进而满足超高压混凝土泵的性能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泵送系统,该系统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提高主油缸与水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满足超高压混凝土泵的性能要求。此外,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泵送系统的混凝土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泵送系统,包括主油缸、输送缸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水箱,所述主油缸通过砼活塞与所述输 送缸连接;所述水箱上穿过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水箱位置的拉杆;至少一个所述拉杆进一步与所述主油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油缸的外部设有主油缸端盖,所述拉杆与所述主油缸端盖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油缸包括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所述主油缸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于所述第一主油缸的外部,所述第二端盖设于所述第二主油缸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半孔,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第一端盖贴合的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孔对应的第二半孔,设于所述水箱中部的所述拉杆穿过所述第一半孔和所述第二半孔围成的圆孔并通过拉杆螺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11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冷柜玻璃门注塑件密封结构
- 下一篇:太阳能集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