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40964.7 申请日: 2010-11-08
公开(公告)号: CN102031244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7
发明(设计)人: 李红;毛宁;张毅;要晖宇;朱恒;刘元林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5/16 分类号: C12N5/16;C12N15/12;C07K14/705;C12N15/86;A61K35/12;A61P37/0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8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组 间充质 干细胞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重组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最先从骨髓中分离出来的一群具有一定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等多种间质系统细胞分化。由于这些细胞最终可分化为间质系统细胞,因此被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被认为是MSC的主要居住场所。近年来许多学者在骨髓以外的组织器官中也分离出MSC,包括肌肉、脂肪、骨实质、胰腺、肺脏、胸腺、脐带和胎盘等几乎机体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体外和体内实验均证明了MSC及其分化细胞可给予造血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支持,具有造血调节作用。MSC具有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转染后外源基因可以稳定表达的优点,亦可作为良好的基因治疗载体,进行疾病治疗。MSC成为了组织工程和骨髓移植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MSC的免疫调节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MSC细胞表面只表达中等量MHC-I类分子,但不表达MHC-II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CD40和CD40L等,MSC具有低免疫原性,提示着体外培养和体内输注MSC,不会引起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的低免疫原性在体内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MSC在体外实验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丝裂原刺激的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LTT)以及CD3或CD28抗体刺激的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均能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体内实验证明了MSC输注能延长狒狒和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存活时间。以上说明MSC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剂。

我们的前期实验中应用转入eGFP的MSC示踪其输注后在GvHD小鼠的体内分布,与已有报导相一致,发现MSC在小鼠二级淋巴器官(SLO),如脾脏和淋巴结分布极少,而在外周靶器官如肺、肝、肠、骨髓等器官分布较多。

机体接受免疫信息,发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主要是在SLO,包括脾脏和淋巴结。脾脏主要应答血液来源的抗原,淋巴结主要应答淋巴液中的循环抗原。当DC在外周组织器官摄取抗原,经加工处理后,逐渐成熟,迁移至SLO,定位于T细胞区,刺激T细胞活化和效应T细胞的形成。细胞进入SLO有着特定的信号。细胞表达CD62L,又称L-选择素,其与高内皮静脉上(HEV)的地址素非共价结合,使细胞能够与血管表面相接触,并在血管表面滚动;如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就能使细胞与SLO组成性表达的二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econdary lymphoidtissue chemokine,SLC)相共价结合,活化细胞的Gαi信号通路,进一步介导LFA-1与ICAM-1或ICAM-2相结合,接着是细胞变形和穿越HEV,进入SLO。

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吸引免疫细胞到免疫应答局部,参与免疫调节和免疫病理反应。它们多为小于100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根据结构可主要分为4个趋化因子亚家族:Cys-X-Cys(CXC)、Cys-Cys(CC)、Cys(C)、Cys-X3-Cys(CX3C)亚家族。从1999年开始,国际命名委员会在趋化因子的结构基础上,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进行了统一命名,即用CXCLn、CCLn、CX3CLn、XCLn分别代表CXC、CC、CX3C和C家族的不同成员,其中L为配体即Ligand,n为不同的数字。迄今发现的CC趋化因子为CCL1-CCL28,CXC趋化因子为CXCL1-CXCL16,CX3C趋化因子目前只有CX3CL1一个成员,C趋化因子有XCL1和XCL2两个成员。目前发现的CC趋化因子受体为CCR1-CCR11,CXC趋化因子受体为CXCR1-CXCR6,CX3C和C趋化因子受体目前各只有一个成员,分别为CX3CR1和XCR1。趋化受体CCR7是CC族趋化因子受体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育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培育重组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是将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编码基因导入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重组间充质干细胞。

具体地讲,上述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

进一步讲,上述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编码基因是如下1)或2)或3):

1)其编码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2)在严格条件下与1)的基因杂交且能编码所述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基因;

3)与1)的基因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能编码所述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基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