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新式鞋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0735.5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楠 |
主分类号: | A43C1/06 | 分类号: | A43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类 新式 | ||
技术领域
应用于一类新式的鞋子,主要提供与以往不同的穿鞋方式。该方式主要依靠脚动件与连接绳的传动得以实现,该方式可取代传统手系鞋带的穿鞋方式。
背景技术
市面上出现过一类易于穿脱的鞋子,但由于技术还不成熟,曝露出一些鞋的穿不紧不美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简单的配件组合,使无需手绑的穿鞋技术得以有效的实施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代替手绑鞋带的新式系鞋方式,组要是依托滚轮与连接绳为主体,再以连接绳与脚动件L构成传动关系得以实施。该新式绑鞋带方式的适用于一类无鞋舌的鞋子,较适合应用于网格布的整体鞋身的鞋子。
其特征在于此类鞋鞋体表面的主体材料最好是网格布或柔性材质的布料,其中滚轮(1)以多种方式安装在鞋子表面上,连接绳通过多种路径穿过滚轮(1)并包裹住鞋子表面,最后连接绳从鞋子侧帮上的开口穿入并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L)连接,此时连接绳已将各滚轮(1)缠绕住但鞋身处于放松不紧绷的状态,连接绳可在各滚轮之间轻松滑动,穿鞋时脚尖先进入鞋子内部前端,随后脚后跟可直接作用于脚动件(L),脚动件(L)便可以向后拉连接绳,使包裹住鞋子表面的连接绳总长度缩短,连接绳包裹下的鞋子竖直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因此缩小,达到鞋子穿紧的效果。
情况1若干个滚轮(1)成一直列安装在鞋子表面的鞋沿(L1)边上,其中滚轮(1)个数最好是三个,三条连接绳各一端分别与三个滚轮(1)分别连接,并分别包裹住不可动的鞋舌或鞋子表面包裹物,各另一端分别穿过开口(C),最 后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L)底部一侧连结。当脚未穿进鞋时,网格布料的鞋身处于蓬松状态,此时脚踏进鞋内,脚后跟作用于脚动件L,由于脚动件底部一端与三条连接绳连接,脚动件L便会向后拖动连接绳使连接绳包裹住鞋身的长度缩短,网格布被拉紧,鞋子即被穿紧。
情况2在鞋一侧面有柔性材质布料的一类鞋子中,若干个滚轮(1)成一直列安装在鞋子的一侧,即柔性材质布料K的上部边缘,其中滚轮(1)个数最好是4个,4条连接绳一端分别与4个滚轮(1)分别连接,并且连接绳分别包裹住柔性材质布料K,连接绳各另一端分别从开口(C)穿过,最后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L)连结。另外在鞋两侧面都有柔性材质布料K的一类鞋子中,滚轮(1)可成两直列安装在鞋子的两侧,即两侧柔性材质布料的上部边缘,其中各一侧滚轮(1)个数最好是4个,各一侧的4条连接绳一端分别与4个滚轮(1)分别连接,并分别包裹住柔性材质布料K,各另一端分别从鞋子两侧的开口(C1),(C2)穿过,最后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L)连结,此类系紧方式主要作用于柔性材质布料K,脚动件L与连接绳的传动方式使柔性材质布料K缩紧,即完成穿紧鞋的效果。
情况3若干个滚轮(1)安装在鞋子的两侧,其中滚轮(1)的个数可以是偶数个,最好是6个,而鞋子的表面最好是柔性的材质,6个滚轮(1)成三对对称的安装在鞋子的两侧,一条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以蛇形的路线绕过各滚轮(1)轮缘,最后连结绳的两端分别穿入开口(C1),(C2)并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底部两端分别连结,若滚轮(1)的个数为奇数个,最好是3个,则鞋子的一侧安装一个滚轮(1),鞋子的另一侧安装2个滚轮(1),三个滚轮(1)成V字型,一条连接绳一端固定在一个滚轮(1)上,另一端以V字型路线穿过各滚轮(1)轮缘,并穿入开口(C)最后与鞋子内部的脚动件(L)连结,此类缠绕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包裹住鞋身使系紧效果更佳明显。
情况4滚轮(1)成对安装在鞋沿(L1),(L2)边缘上,一条连接绳两端分别以蛇形路线穿过各滚轮(1),并穿入开口(C1),(C2))最后与鞋内部的脚动件(L)连结此类方式可以完全取代手绑鞋带的方式。
情况5滚轮成对安装在鞋沿(L3),(L4)边缘上,鞋沿(L3)与(L4)之间为柔性材质的布料,一条连接绳一端固定在滚轮(56)上另一端以蛇形路线穿过各滚轮(1),并穿入穿透口最后与鞋内部的脚动件(L)一端连结。
脚动件L由皮革或柔性布料(6)以及硬塑短板(2),(3),(4)组成,硬塑短板(2),(3),(4)分别胶黏在皮革或柔性布料1的上,中,下部,并且各硬塑短板之间留有间隙并无连结,其中皮革或柔性布料(6)的上端与鞋后围缝合,各硬塑短板可通过连接绳的拉动并依靠皮革或柔性布料的韧性向前摆动,其中脚动件(L)由脚触动。
本技术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开口的作用,开口(C)位于鞋后跟侧帮的中部附近,开口(C1),(C2)成对出现,分别位于鞋后跟两侧帮的中部附近,连接绳可由鞋外部穿入各开口,并穿入鞋内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楠,未经林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7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的电热膜发热板结构
- 下一篇:生物质燃料二次燃烧热水取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