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行油环润滑液动轴承高速感应马达的独立轴承润滑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40333.5 | 申请日: | 2010-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S·辛格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7/00 | 分类号: | H02K17/00;F16C17/00;F16N7/3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谭祐祥 |
| 地址: | 美国乔***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 润滑 轴承 高速 感应 马达 独立 系统 | ||
1.一种感应马达,包括:
外壳,其中包含:内部油槽;至少一个油环流体动力轴承,油环流体动力轴承的油环与内部油槽内的油流动连通;以及限定与该轴承可旋转接合的至少一个轴颈的转动轴;
定位在该内部油槽内的电动油槽泵;
连接到该油槽泵的进油口,其与内部油槽中的油流动连通;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排油管线,所述近端连接于油槽泵排出口,所述远端用于从其排油,所述排油管线定位在马达轴承的近侧以便于从其排出的油补充轴承和轴颈界面中的油。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马达,还包括连接到排油管线远端的流体喷射模式调整部件,用于在轴承上形成排油喷射模式。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马达,其中电动油槽泵具有可变流率。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马达,其中该油槽泵可变流率由连接到该油槽泵的马达控制器控制,该马达控制器也控制马达运行。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马达,其中当马达在运动物体上运动时,该进油口与内部油槽里的油持续流动连通。
6.一种用于润滑系统的零部件套件,该润滑系统适用于改型安装在具有外壳的电动机械中,该外壳在其中包括:内部油槽、至少一个轴承、以及限定与轴承可转动接合的至少一个轴颈的转动轴,所述套件包括:
适于布置在内部油槽内的电动油槽泵;
连接到油槽泵的适于与内部油槽里的油流动连通的进油口;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排油管线,所述近端连接于油槽泵排出口,所述远端用于从其排油,所述排油管线适于定位在马达轴承的近侧以便于从其排出的油补充轴承和轴颈界面中的油。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系统零部件套件,还包括连接到排油管线远端的流体喷射模式调整部件,用于在轴承上形成排油喷射模式。
8.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系统零部件套件,其中电动油槽泵具有可变流率。
9.权利要求8所述的润滑系统零部件套件,其中该油槽泵适于连接到马达控制器并且可变流率由马达控制器控制,该马达控制器也控制马达运行。
10.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系统零部件套件,适于改型安装在具有油环流体动力轴承的感应马达中,所述油环流体动力轴承从内部油槽补充油。
11.权利要求6所述的润滑系统零部件套件,其中当马达在运动物体上运动时,进油口适于与内部油槽里的油持续流动连通。
12.一种用于润滑具有外壳的感应马达的方法,该外壳在其中包括:内部油槽、至少一个轴承、以及限定与轴承可转动接合的至少一个轴颈的转动轴,所述方法包括:
将电动油槽泵安装在内部油槽内;
将连接到油槽泵的进油口定位在内部油槽里,以便于当马达在运动物体上运动时与其中的油持续流动连通;
在马达外壳内安装排油管线,所述外壳具有近端和远端,所述近端连接于油槽泵排出口,所述远端用于从其排油;以及
将排油管线的远端定位在马达轴承的近侧以便于从其排出的油补充轴承和轴颈界面中的油。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流体喷射模式调整部件连接在排油管线的远端,并且调整从其流出的排油喷射模式。
14.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马达操作参数或操作状态的改变,选择性地用油槽泵改变排油流率。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用连接到马达和油槽泵的马达驱动控制器控制排油变化流率。
16.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感应马达具有油环流体动力轴承,油环流体动力轴承从内部油槽补充油,并且所述方法与其并行地实施。
17.一种电动机械,包括:
外壳,其中包含:内部油槽;至少一个油环流体动力轴承,油环流体动力轴承的油环与内部油槽里的油流动连通;以及限定与轴承可转动接合的至少一个轴颈的转动轴;
定位在内部油槽内的电动油槽泵;
连接到油槽泵的进油口,其与内部油槽里的油流动连通;
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排油管线,所述近端连接于油槽泵排出口,所述远端用于从其排油,该排油管线定位在马达轴承的近侧,以便从其排出的油补充轴承和轴颈界面中的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工业公司,未经西门子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03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二元共掺BST微纳粉体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