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台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9131.9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崔树贵;黄文龙;郭士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V1/00 | 分类号: | B60V1/00;B60V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以搬运货物的推车,特别是一种气浮式的可折叠省力推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工厂及仓库中,常常将原料、半成品、或成品等货物先放置于一置物区。当需要将货物移动到不同位置时,会依放置货物的重量及移动时可利用的空间,分别以载重较小但移动时只需要较小空间的一油压板车,或载重较大但移动时需要较大空间的一堆高机来搬运。其使用方法为,先将货物放置于上述两种搬运机械,再利用上述两种现有的搬运机械所具有的轮子持续转动来达到搬运的目的。
虽然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可以将货物搬运至所要到达的位置,但必须以靠受过操作训练的人员,才能够将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操作得宜。除此之外,在操作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时,也往往需要其它人的协助,譬如扶撑货物,以避免货物于搬运时不慎倾倒。另外,由于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在搬运货物时,均需要额外的移动空间才能供机体转弯,所以在较狭窄的空间中将不利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的操作方向的转换,使得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被局限于较宽广的空间才方便使用。
以存放有数量庞大的服务器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为例,数据中心通常需将服务器运送至货柜内装载,因此油压板车等搬运机械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由于货柜的内部空间狭小,使得油压板车活动不易,且当油压板车将服务器运至货柜内部时,货柜内的空间更已堆满其它服务器,而显得空间更为狭隘拥挤。因此将使得油压板车难以于货柜内进行回转,造成搬运上的困难。并且,若于高架地板的作业环境下,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的轮子于运转时,也很容易对高架地板造成损伤。
此外,油压板车或是堆高机于不使用时,工厂或仓库往往需要额外规划一容置区域来停放上述两种搬运机械,也造成工厂或仓库空间规划上的浪费,增加额外的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台车,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搬运机械需要较广的操作空间,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以及搬运机械占据过多存放空间等问题。
本发明所公开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外接一气压源而气浮于一平面上,折叠式台车并于平面上相对位移。折叠式台车包括有一载台、至少一气垫以及一气体流管。载台包括有至少二载板以及至少一铰链,铰链连结于此二载板,使此二载板可相对枢转而展开或收合。气垫设置于载台的侧面上,且气垫具有朝向平面设置的多个排气孔。气体流管与气垫相连接,并且气体流管连接于气压源,使气压源通过气体流管而提供一气流至气垫。气流经由这些排气孔而流向平面,使折叠式台车气浮于平面上。
本发明的折叠式台车以气垫取代传统的轮子,透过输入气压后即可将货物撑起,使货物的荷重可降为原重量的1%~1.5%。因此,操作人员可轻易的实行搬运作业,可省下如操作现有油压板车或堆高机所需的操作训练时间。
此外,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的载板具有可折叠的功能,当台车不使用时,可将载板进行收合折叠,以减少其体积所占的空间,因而解决了现有的油压板车或堆高机占据过多存放空间的限制。
另外,由于本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不具有轮子,可避免现有的油压板车或堆高机的轮子损坏地板的情况发生,并可适用于空间较为狭窄的作业环境。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作与功效,配合附图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根据图1的折叠式台车的结构上视图;
图2B所示为根据图1的折叠式台车的结构下视图;
图3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的气体流管配置图;
图3B所示为根据图1的折叠式台车的气体流管配置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折叠式台车
101第一载板
102第二载板
103铰链
105顶面
107底面
110压力表
120气压调整阀
130气体流管
132接头
140气垫
142排气孔
150把手
2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台车的结构示意图。折叠式台车10用以承载货物,折叠式台车10外接一气压源而气浮于一地面20上,并于地面20上相对位移,以方便操作者将此货物移动至指定的位置。本发明的折叠式台车10包含一载台、四个气垫140以及一气体流管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91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