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8842.4 | 申请日: | 201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黎晓桃;罗兵辉;郑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47/14 | 分类号: | C22C47/14;C22C49/10;C22C10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解文霞 |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须增韧 金属 陶瓷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合金热挤压坯料的温度650-1100℃,热挤压模具是在高温、高压、磨损和热疲劳等恶劣条件下服役的,热挤压模具失效最主要是热疲劳裂纹造成破裂。专利CN1093121A、CN86107658A、CN1506483A等通过对金属W、Cr、Ni、Fe、Co及陶瓷相Al2O3、La2O3、(Ti,W,Ta,Nb)C成分及粒度调整及加工工艺控制,制得的金属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利用其制得的热挤压模具在挤压某铜合金管时平均使用寿命55次/套。但仍存在不足,平均使用寿命仍不理想。究其原因,虽强硬度及耐磨性高,但韧性不够,抗热震性或热稳定性差,易造成模具热挤压时产生破裂失效。
材料的抗热震性是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综合表现。热震断裂涉及裂纹成核及裂纹扩展,即在热震环境中从裂纹成核、扩展,到最终断裂的全过程。研究得出,裂纹扩展的动力是弹性应变能,裂纹扩展过程即弹性应变能逐步释放而支付裂纹表面能增量的过程,一旦应变能向裂纹表面能转化殆尽,裂纹的扩展就终止了。因此控制裂纹成核、扩展是提高韧性及抗热震性关键。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在陶瓷相中添加第二相粒子、纤维或晶须,不仅可以提高强韧性,还能显著改善抗热震性。主要是第二相的引入产生各种强韧化机制导致裂纹偏转、裂纹钉扎等有效的阻止了热震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如通过在Al2O3陶瓷基体中添加部分稳定的ZrO2,可以提高Al2O3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当w(ZrO2)=20%可使热震温度达到310℃。Al2O3-SiCW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Al2O3-TiC复合材料。原因是晶须增韧陶瓷的晶须桥联与拔出、裂纹偏转等增韧机制的综合作用大大耗散了热震裂纹扩展的能量,增大了裂纹扩展的阻力,因此,晶须的存在对由热震所引起的裂纹扩展起极强的阻碍作用,由晶须所产生的各种增韧机制有效地阻止了裂纹的扩展与合并,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极为优越的抗热震的能力。另外,W,Cu,Mo,Ni等金属粒子,能明显提高Al2O3的强韧性,降低弹性模量,增大导热系数,从而改善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如采用热压烧结制备的Al2O3/Ni 20%网状复合材料,压痕法在300-900℃淬火温度范围内,抗热震性明显高于单相陶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不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高的红硬性及优异的耐磨性,还具备高韧性,高温下使用寿命提高的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由金属陶瓷基体材料和镀镍碳化硅晶须组成,具体组分为30-60w%的钨、20-40w%的铬、6-20w%的三氧化二铝、0.5-7w%的三氧化二镧、2-18w%的镍和0.1%-15w%的镀镍碳化硅晶须。
上述金属陶瓷基体材料中的钨和铬,钨具有很好的热强性和红硬性,铬具有高的耐磨性及抗高温氧化性能;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镧可形成固溶体,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及高温强度;镍提高了金属与陶瓷的结合强度,改善金属陶瓷材料的加工性能;采用镀镍的碳化硅晶须作为增韧材料,目的是提高碳化硅晶须与金属陶瓷基体的润湿性,以提高金属陶瓷模具的强度及断裂韧性。
本发明所述的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用作铜合金挤压模具,与现有的材料相比平均使用寿命由55根/套提高至124根/套,使用寿命提高一倍以上。
本发明所述晶须增韧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化硅晶须镀镍,将碳化硅晶须分别经过纯化、敏化、活化处理后再进行化学镀镍;
(2)原料混合,先将金属陶瓷基体材料的各组分原料按照所需重量百分比置于球磨机内进行湿磨;然后按照所需重量百分比加入步骤(1)制得的镀镍碳化硅晶须进行混合;
(3)热压成型,将步骤(2)混合好的原料于保护性气体中热压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88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风叶无螺丝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泡体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