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37137.2 申请日: 2010-10-28
公开(公告)号: CN101979735A 公开(公告)日: 2011-02-23
发明(设计)人: 涂元华;罗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 黄冈三泰纺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2G3/04 分类号: D02G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800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竹纤维 精梳棉 紧密 纺纱 工艺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纺纱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二、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行业,多以棉、毛、麻、化纤等作为原料,长期以来一直拘泥于这一形式,严重制约了中国家纺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变,竹纤维是继大豆蛋白纤维之后又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其横截面布满了各种微小的缝隙和空洞,具有吸湿透气、抗菌除臭、抗紫外线、柔软爽滑和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再生绿色纤维,它含有竹蜜和果胶,纵向表面光滑均一,呈多条较浅的沟槽,边沿具有不规则的锯齿形。随着竹纤维的出现,行业内涌现了许多有识之士运用精梳棉、竹纤维、赛络纺、羊毛、大豆蛋白纤维等混纺工艺技术生产单纱。目前,竹纤维纺纱多数是以两组分或多组分纤维复合成纱,其混合方法通常采用二种,一是各组分纤维分别制成条,在并条机上混合即条混;二是各组分纤维在开清棉工序中就进行混合即纤混。前者混合方法是一种“纵向混合”,其特点是各种纤维混比控制较准确,但混合的立体效果稍差;后者是一种“立体混合”,使各组分纤维分布在纱线各个部位,混合的立体效果较好,但混合比较难控制。采用这两种方法生活的纱线进入面料生产企业后,虽然竹纤维、棉、麻、毛的特征较好地得以保持,但生产的面料容易出现起球和韧性、强度不够等问题,这是困扰着提高服饰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竹纤维的优异性能与传统棉纤维进行混纺,以提高混纺棉的质量和性能的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等工序,采用竹纤维和精梳棉并条混合的工艺路线,首先生产竹纤维和棉纤维生条,然后在并条机上混合,并经三道并条工序后,通过粗纱机、细纱机以及自动络筒机生产出紧密赛络纺纱线。所述竹纤维和棉纤维生条的工艺流程如下:

竹纤维:抓棉机→清棉机→开棉机→震动棉箱给棉机→成卷机→梳棉机

棉纤维:抓棉机→清棉机→多仓混棉机→开棉机→震动棉箱给棉机→成卷机→梳棉机→并条机→条卷机→精梳机

所述三道并条工序中,第一道并条以2根棉纤维生条和4根竹纤维生条进行并合牵伸,头道定量17.2g/5m,并合数6根,后牵伸倍数1.7倍;二道定量16.5g/5m,并合数6根,后牵伸倍数1.5倍;三道定量16.5g/5m,并合数6根,后牵伸倍数1.3倍;粗纱工序中,粗纱机的工艺参数为:粗纱定量为4g/10m,后牵伸倍数1.25,捻系数为95~99;细纱工序中,细纱机的工艺参数为:后区牵伸倍数1.175倍,捻度91~94/10cm,钳口隔距2.5~3.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现有混纺工艺路线进行改进和调整,采用竹纤维和精梳棉并条混合的工艺路线,实现了竹纤维与精梳棉有机均匀结合,加工出的混纺纱线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抗菌性和悬垂性,可作为高档服装面料、内衣、家纺、运动装、袜子等的理想纺织原料,其系列产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用100%的竹纤维和棉纤维为原料纺纱所占比例较高,纺纱支数在18.5~9.7tex之间(32~64Ne),我们对现有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和调整,将“纵向混合”和“立体混合”两种方法有机结合,首先根据竹纤维和棉纤维的特性分别清花成生条,然后经过三道并条工序以提高混合均匀度,减少因混合不匀造成的布面疵点,再经粗纱机、细纱机和络筒机逐步加工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抗菌性和悬垂性的优质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的生产工艺路线为:

竹纤维:FA002A抓棉机→FA018清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震动棉箱给棉机→FA076C成卷机→A186G梳棉机

棉纤维:FA002A抓棉机→FA018清棉机→FA0022多仓混棉机→FA106开棉机→FA046震动棉箱给棉机→FA076C成卷机→FA186G梳棉机→FA315并条机→CJ015条卷机→CJ60精梳机

将上述两道工序生产的竹纤维生条与精梳棉条由JA311并条机经过三道并条后,再由FA457精纱机加工得粗纱,然后将粗纱经JWF1516细纱机加工得细纱,通过意大利进口自动络筒机络筒即得成品纱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冈三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黄冈三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1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