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管机回转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芯棒卡盘的配合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37016.8 | 申请日: | 201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3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张其余;陈东武;薛志军;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梅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25/00 | 分类号: | B21B25/0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 地址: | 2155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回转 机构 动力 输出 卡盘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管材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管机回转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芯棒卡盘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冷轧管机在管材加工行业广为使用,并且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有关冷轧管机的技术方案,略以例举的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223884Y公开的一种两辊冷轧机管坯连续送进装置,该方案的建树之处解决了先有的两辊冷轧管机不能连续工作的技术问题,因为,先有技术中的两辊冷轧管机当送进完成后,由于送进小车只能顶住管坯后端,送进小车必须回退至原始位置(复位),待装入下一根管坯,穿入芯棒的管坯进入送进小车,送进小车卡紧管坯后开始送进,于是存在一段送进小车回退及装料、卡紧等辅助准备时间,导致该冷轧管机不能连续工作,因此该专利方案无疑能提高工作效率。又如:CN2788915Y推荐的一种冷轧管机的回转送进机构具有该专利的说明书第2页第14~19行所称的技术效果。再如:CN2621094Y介绍的冷轧管机的送进回转机构,该方案将送进回转机构设置于冷轧管机的机头与进给床身之间,取消了已有技术中的冷轧管机的中间轴系和二级减速机,使冷轧管机的占地面积显著减小。
除了上述例举的技术方案外,还有如CN2385817Y(冷轧管机的送进机构)、CN2386900Y(轧管机的送进回转机构)、CN2656036Y(冷轧管机送进回转机构)、CN201067762Y(电气控制送进和回转的新型轧管机)、CN201470679U(轧管机的钢管旋转送进机构)、CN201543661U(一种两辊冷轧管机的回转送进机构)和CN201592194U(冷轧管机的液压回转送进装置),等等。
前述的送进回转机构是送进机构与回转机构的综合称谓,这两个机构是冷轧管机的关键机构,回转机构的作用是使轧管时所用的芯棒回转,而送进机构的作用是带动小车,由小车将管坯的后端顶推,供轧管机构的轧辊轧制。前述的芯棒是串插在动力输出轴的通孔中的,也就是说。动力输出轴具有自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的输出轴通孔,芯棒穿设在输出轴通孔中,并且由卡盘上配设的卡爪卡住芯棒,卡盘设在动力输出轴的轴端,并且卡盘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探出动力输出轴的轴端端面,以便使卡盘上的一组卡爪对途经输出轴通孔的芯棒夹住或释放。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卡爪对芯棒的夹住位置处于动力输出轴的端面外,因此卡盘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在动力输出轴上表现为悬臂状态,于是在卡盘随动力输出轴旋转的过程中存在卡盘甩出动力输出轴之虞。此外,使卡盘上的卡爪对芯棒的夹放(夹住或释放)的操作均由手工实现,因此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大并且操作效率低下,影响冷轧管机对钢管的轧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卡盘始终位于动力输出轴上而不会出现游离于动力输出轴并且无需通过人为操作卡盘而藉以减轻操作者工作强度及提高卡盘的操作效率的冷轧管机回转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芯棒卡盘的配合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冷轧管机回转机构的动力输出轴与芯棒卡盘的配合结构,包括动力输出轴本体和设在动力输出轴本体上的芯棒卡盘本体,动力输出轴本体具有自动力输出轴本体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的输出轴通孔,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力输出轴本体的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芯棒卡盘本体的部位围绕动力输出轴本体的圆周方向以等距离间隔开设有一组卡爪槽,各卡爪槽与所述输出轴通孔相通;所述的芯棒卡盘本体上并且围绕芯棒卡盘本体的圆周方向同样以等距离间隔开设有一组数量与所述卡爪槽的数量相等的位置相对应的卡爪滑动槽,并且在各卡爪滑动槽的上部的对应两侧各凹设有一卡爪导板槽,每一卡爪滑动槽内滑动配设有一卡爪,各卡爪的顶部固设有一卡爪导板,卡爪导板与所述的卡爪导板槽滑动配合,并且,卡爪对应于所述的卡爪槽,在所述的芯棒卡盘本体的外壁上并且围绕芯棒卡盘本体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环状的并且贯通的滑块滑道,在该滑块滑道内滑动配设有一对彼此以180°间隔的用于与卡盘致动装置连接的滑块。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动力输出轴的端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芯棒卡盘本体的右侧的部位凹设有一卡圈槽,在卡圈槽内嵌设有一卡圈,并且该卡圈配有一定位圈和定位套,定位圈和定位套均套置在动力输出轴本体上,其中:定位圈位于卡圈的朝向所述芯棒卡盘本体的一侧,而定位套而位于卡圈的另一侧,并且定位圈和定位套彼此固定而将卡圈限定在定位圈与定位套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梅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梅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路负载调整方法
- 下一篇:基于离子液体的电润湿变焦透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