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小电连接器中串扰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6906.7 | 申请日: | 2005-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2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J·E·卡维尼;M·鲍洛瑞-撒兰萨;S·M·莱斯尼亚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泛达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1 | 分类号: | H01R13/6461;H01R13/66;H01R24/00;H01R4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 |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小 连接器 中串扰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模块化通信连接器的串扰补偿装置,包括插座和插头,所述插座具有由金属悬臂梁构成的插座触点,所述装置包括电路板,它在第一端通过柔性构件与接近相对、并相邻于安装时插座触点与插头交界之处的插座触点机械和电气连接,所述电路板在第二端与绝缘位移连接器机械和电气连接,从而向插座触点和绝缘位移连接器之间的至少两对导体提供网络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在柔性构件与插座触点连接处与插座触点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印刷电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在其第二端变成或附于刚性印刷电路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路径包括导电轨迹,所述导电轨迹提供串扰补偿并包括近端(NEXT)补偿区域、近端(NEXT)串扰区域、插座触点与NEXT补偿区域之间的第一过渡区域、以及NEXT补偿区域与NEXT串扰区域之间的第二过渡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频率所述NEXT串扰区域的总串扰耦合的关联大小约等于标准插头的总串扰耦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频率所述NEXT补偿区域的总补偿耦合的大小略小于标准插头的总补偿耦合的两倍加上第一和第二过渡区域的总补偿耦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EXT补偿区域、所述NEXT串扰区域、以及第一和第二过渡区域各自都具有分布式耦合而基本上没有远程耦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频率所安装的标准插头的耦合有效中心与所述NEXT补偿区域中心之间的第一相位角变化约等于所述NEXT串扰区域中心与所述NEXT补偿区域中心之间的第二相位角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导致的前向NEXT基本上等于反向NEXT。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EXT补偿区域的总电感耦合约等于标准插头和插座减去NEXT补偿区域的总电感耦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因而导致相对较低的远端串扰(FEXT)。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EXT补偿区域在长度上约等于NEXT串扰区域。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触点各自都具有相关联长度和宽度,所述宽度小于长度,并且其中当将插头装入插座时插座触点不能沿长度传导信号电流。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扰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绝缘位移连接器具有交叉的干线。
16.一种补偿模块化通信连接器中串扰的方法,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多个插座触点和被构造成连接到电缆的导线的多个绝缘位移连接器(IDC),每一插座触点具有界面,当插头插入插座时在所述界面接触所述插座触点,所述方法包括:
将柔性印刷电路(FPC)连接到所述插座触点,使FPC的第一端大约相邻于和在与界面相对的侧连接于每一插座触点;以及
将FPC的第二端连接于IDC,FPC为插座触点和绝缘位移连接器之间的至少两对导体提供网络路径,
其中,所述网络路径包括导电轨迹,所述导电轨迹提供串扰补偿并包括近端(NEXT)补偿区域、近端(NEXT)串扰区域、插座触点和NEXT补偿区域之间的第一过渡区域、以及NEXT补偿区域和NEXT串扰区域之间的第二过渡区域;以及,
所述NEXT补偿区域在长度上约等于所述NEXT串扰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柔性印刷电路的第二端附连于刚性印刷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泛达公司,未经泛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69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