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36270.6 | 申请日: | 2010-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恒源;彭顗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顗榕 |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G6/06;F03D9/00;F24J2/08;F24J2/10;F24J2/34;E04H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动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系统,尤指一种可同时或分别利用水力、太阳能或风力以产生电力的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球的石油能源即将面临耗尽的危机,且在燃烧石油时会造成空气的污染,因此,世界各国都不断的开发风力、水力、地热或太阳能等天然资源以产生电力,以缓减石油能源消耗的速度,并避免继续破坏地球的环境。
然而,大自然的气候常存在着难以确定的因素,例如:在晴空万里时,常会是无风又无雨,在此种状态下,虽然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但在风力不稳定的状态,常会影响风力的发电量,不利于风力发电;而在雨季时,虽然可以让水库充分蓄水,并使用大型的机组以进行水力发电,但在雨季的这一段时间内,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即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
再者,对于一般家庭、工厂或其他建筑而言,由于空间的限制,目前虽然可以利用太阳能板进行发电,再将电力储存在电池内,但却无法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风力或水力的资源,且由于必须以电池储存电力,且电池具有一定的寿命,因此,将增加电池的购置及更换的花费支出。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不仅能充分利用各种大自然的资源,以产生生活上所需要的电力,且可有效节省电池设备的成本,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凭借将水动力系统、火动力系统及风动力系统分别与一发电机组连结的结构,能在不同气候形态时,都能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资源,以产生电力。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凭借将储水容器设置在建筑物侧壁的结构,俾能在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前提下,有效发挥水力发电的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凭借在建筑物的侧壁形成水墙的结构,俾能在热天时,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度,以节省冷气的费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凭借将太阳能聚集以加热集热容器内的介质,再利用间接加热的方式产生高温蒸汽,进而产生电力的结构,俾能有效提升太阳能发电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凭借将太阳能所产生的热量储存在一储热容器内,使能在阴雨天时,将热能释放以持续间接加热,产生高温蒸汽的的结构,俾能减少电池的购置费用,并让整组设备能持久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火、风动力发电系统,设置在一建筑物上,其特征在于,该发电系统包括:
一水动力系统,包括一储水容器,该储水容器设置在建筑物的侧壁,该储水容器设有一出水口,供形成向下的水流,以连动第一连动机构;
一火动力系统,包括一太阳能聚热装置,该太阳能聚热装置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供聚集太阳能以使一集热容器内的介质产生高温,且该集热容器穿过一导管,该导管的一端连接一第二连动机构,以在导管内的水因间接加热而形成水蒸汽时,连动第二连动机构;
一风动力系统,包括一组扇叶,该组扇叶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部,且该组扇叶连接一第三连动机构,以在该组扇叶迎风转动时,连动第三连动机构;以及
一发电机组,设有一心轴,该心轴分别与第一连动机构、第二连动机构及第三连动机构连接,以在第一连动机构、第二连动机构或第三连动机构作动,带动心轴转动以产生电力输出。
实施时,该建筑物的侧壁包括两道具有间隔的平行墙,而该储水容器设置于两道平行墙之间。
实施时,该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接一导流管,该导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连动机构。
实施时,该太阳能聚热装置包括至少一凸透镜,供聚集高温以集热容器内的介质。
实施时,该太阳能聚热装置更包括至少一反射镜,供反射光线给凸透镜,让凸透镜聚集高温以集热容器内的介质。
实施时,该火动力系统更包括一储热容器,该储热容器内设有介质,且该储热容器与集热容器连通。
实施时,该集热容器包括一出口及一入口,该储热容器包括一出口端及一入口端,该出口与该入口端连通,该入口与该出口端连通,以让介质循环流动。
实施时,该储热容器与集热容器之间设有一加压泵,供带动介质循环流动。
实施时,该集热容器上设有一温度感知器,供感测集热容器内的介质温度。
实施时,该储水容器的出水口与发电机组的心轴之间设有一第一开关,该组扇叶与发电机组的心轴之间设有一第二开关,且该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与一控制电路呈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顗榕,未经彭顗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62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力扬水式发电装置
- 下一篇:耐热钢筒型机壳的焊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