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及低压注塑聚合物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5418.4 | 申请日: | 2010-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林;邓英明;何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电池 低压 注塑 封装 方法 | ||
1.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电池保护板与电芯的正、负极分别焊接,将电池保护板置入支架内,制成电芯半成品;
(2)、将上述电芯半成品中的电芯置入由金属薄片预制成型的两端开口的,其内壁上预先涂覆有一层热融胶的金属外壳内,金属外壳的内空高度与所述电芯的厚度吻合,在支架的朝向金属外壳的一侧的周边设一圈支架凸沿,所述支架凸沿的宽度等于金属外壳的厚度,使支架抵在所述金属外壳的上端开口上;在所述塑胶后盖朝向金属外壳的一侧的周边设一圈后盖凸沿,使塑胶后盖抵在所述金属外壳的下端开口上;在所述金属片外壳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面上,相对于支架和塑胶后盖的位置各设有一个注胶孔;至少在所述塑胶后盖上远离注胶孔一侧的那端设有一个用于检验塑胶是否注足的检胶孔;
(3)、用加热装置分别将所述金属外壳上、下底面加热至80度至130度,使预先涂覆在金属外壳内壁面上的热融胶融化,并与电芯的外表面粘接,制成电池半成品;
(4)、将电池半成品置入低压注塑模具内,用低压注塑方式通过注胶孔将金属外壳内的,至少是电芯与塑胶后盖,以及电芯与支架内壁之间的剩余空间用塑胶填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片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与注胶孔所在侧面的相对的侧面上,相对于支架和塑胶后盖的位置还各设有一个补胶孔;在所述塑胶后盖上远离补胶孔一侧的那端还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塑胶后盖的固定孔,注塑后,固定孔内充满了塑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胶孔为喇叭状,喇叭的小口位于检胶孔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喇叭状,喇叭的小口位于固定孔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塑胶后盖的内底面上至少设有一个蘑菇状凸起,用于加强塑胶后盖与注塑后的胶体的连接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具有对接缝的一侧底面上,相对于支架内底面与电芯上底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相对于塑胶后盖内底面与电芯下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对接缝的两侧各设有至少设有一个向金属外壳内折弯的弯折片,注塑后,所述弯折片与注塑后的胶体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用于防止对接缝两侧的金属外壳的四个对缝角翘起。
7.一种聚合物电池低压注塑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电池保护板与电芯的正、负极分别焊接,将电池保护板扣入带卡扣的支架内,制成电芯半成品;
(2)、将电芯置入由金属薄片预制成型的两端开口的,其内壁上预先涂覆有一层热融胶的金属外壳内,金属外壳的内空高度与所述电芯的厚度吻合,在支架的朝向金属外壳的一侧的周边设一圈支架凸沿,所述支架凸沿的宽度等于金属外壳的厚度,使支架抵在所述金属外壳的上端开口上;在所述塑胶后盖朝向金属外壳的一侧的周边设一圈后盖凸沿,使塑胶后盖抵在所述金属外壳的下端开口上;在所述金属外壳的具有对接缝的一侧底面上,相对于支架内底面与电芯上底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相对于塑胶后盖内底面与电芯下底面之间的间隙,在对接缝的两侧各设有至少设有一个向金属外壳内折弯的弯折片,注塑后,所述弯折片与注塑后的胶体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用于防止对接缝两侧的金属外壳的对缝角翘起;
(3)、用加热装置分别将所述金属外壳上、下底面加热至80度至130度,使预先涂覆在金属外壳内壁面上的热融胶融化,并与电芯的外表面粘接,制成电池半成品;
(4)、将电池半成品置入低压注塑模具内,用低压注塑方式通过注胶孔将金属外壳内的,至少是电芯与塑胶后盖,以及电芯与支架内壁之间的空间用塑胶填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睿德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541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